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如软肋

杨洁波 

今年的宁波文学周,奉化诗人集体亮相,接受文学大刊编辑和评论家们的点评。作为预热,三味沙龙举行了一期奉化诗歌新作讨论会。沙龙上,刘阳阳为大家朗诵了五位诗人的诗作,分别是南慕容的《纯真年代》、毛立纲的《致鸟鸣》、陆旭光的《一条江河的生平》、林杰荣的《软肋》和曾谙安的《一个怀着其他忧虑的人》。在音乐和诗歌的陪伴中,文友们度过了美好的一晚。

南慕容表示,他曾停笔很长一段时间,花时间阅读大量外国文学。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一部分灵感来自于阅读。许多名著光看题目就能引起人诗意的联想,比如《我弥留之际》《到灯塔去》。他的《纯真年代》就是根据同名小说和电影创作的,诗中引用了原作中的一些意象,比如鲜花、剧院和灯塔。

毛立纲尝试过写散文和小说,后来改写诗歌。他认为这与他自身的世界观有关。他一直相信在眼睛所能看见的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需要用诗歌去探索和发现。所以他倾向于深入观察一种事物,就像观察一场台风的风暴眼,在黑暗中观察光亮,在喧闹中体验平静。《致鸟鸣》中,他用简短的诗句、精美的意象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陆旭光认为诗学是人学。过去他写诗写的是一种感觉,能够打动自己,但不一定能触发读者的共鸣,所以现在他也在寻求改变。他很欣赏曾谙安的诗,认为她的诗中能闻到文字的芬芳,表达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但他与曾谙安风格不同,他希望自己的诗能够让读者看得懂。他本人是一名长跑爱好者,活跃在各个马拉松比赛和长跑团中。希望他的诗歌创作也像长跑一样,不断自我突破。

林杰荣的《软肋》是一首描写亲情的动人小诗。朗诵者刘阳阳表示,作为一名从北方来南方扎根的新奉化人,这首诗勾起了她的思乡之情。林杰荣近年创作颇丰,他表示到了一定阶段,回望过去的作品会有反思,会寻求突破和转变。因为白天工作繁忙,他只有晚上等女儿睡着了之后才有短暂的时间思考,这首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诗中,他抒发了从青春年少过渡到中年人的那种压力和无奈。

曾谙安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出席沙龙,区作协主席高鹏程点评了她的诗作。曾谙安的诗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意象的跳跃性很大,诗意比较晦涩,对于没有写作和阅读经验的读者而言,会较难进入她构想的诗境。近年,她的诗歌主题向务虚层面又进了一步,每首诗都需要去用心揣摩。

高鹏程还点评了其他四位诗人的诗,他认为陆旭光诗中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比如《一条江河的生平》中把桥梁比作河流的婚戒,令人眼前一亮。林杰荣的诗歌火候掌握得很好,结尾处理得很巧妙,落到生活的细节处,有温柔的光能够打动人。南慕容和毛立纲也不断有佳作涌现。

在崇尚快阅读的现代社会,诗歌似乎注定是寂寞的。但我们奉化诗人仍然坚持在工作和生活之外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