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平 在西坞街道境内,有一条起源于金峨、里岙的溪流,自南向北流经现在的雷山、蒋家池头、金峨、税务场、余家坝五个村子,流向白杜、鄞东,名曰金溪。 金溪两岸的百姓,祖祖辈辈在村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勤劳的双手在几分贫瘠的“靠天田”和山林中辛苦劳作。正常年份收获也只够养家糊口,遇到洪涝和干旱灾害,收入骤减,就更陷入困境。昔日的里岙、水塌地、半亭三个自然村(现在的雷山村),土地瘠薄,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三年困难时期”,上初中的我,为挖可充饥的狼萁根,曾在半亭村西的新岭岙小村住过两个晚上。当时的半亭村大多数房子是黄泥土房,只有墙基和半人高的外墙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吹进来,土房内非常冷。村民的房子里,家具简陋,除了床和桌椅、板凳外,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村里没有通水电,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溪坑水,到处是露天粪坑,污浊脏乱。 金峨村原先有彭家池、大荒地、张家墈、分水岗、桃园五个自然村,昔日的境况与半亭村大同小异。村民除在瘠薄的土地上种植水稻、玉米等杂粮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当年村里是高低不平的黄泥小路,各村之间也是卵石铺成的“石蛋”路,晚上村里漆黑一片。 前尘往事,皆成过眼云烟。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吹遍金溪两岸,使昔日交通不便、偏僻贫困的山村发生了巨变。今日的金溪五村民富、村强、环境美,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金峨村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几十年来,金峨村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4500亩,跨村种植2800亩,成为西坞十里花木长廊的重点专业村。通过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金峨村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资金,打造“三区一园”(生活区、工业区、文化休闲区和植物园),下大力气发展林业和旅游经济。“山上绿色银行,山下别墅成行”是如今金峨村的真实写照。村里栽种的3万株“彩色花木”,修造的近5公里旅游步道,杜鹃谷、樱花园、茶花林,露营、垂钓、民宿、美食,连续多年举办“杜鹃文化节”,中央和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使金峨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022年入选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 再说税务场村,这个昔日陈旧、破败的古村,经过统一规划,滚动式推进全村旧房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幢幢具有乡村风情的别墅。尖塔形斜顶、米黄色砖墙,浅红屋瓦,气派的门庭,尽显雍容典雅。庭院里的花木形态各异,艳丽芬芳。别墅前后道路宽阔,繁花似锦。村边的百余亩七彩油菜花田,成了游客踏青赏花的好去处。置身新村中,恍如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村里已建造和在建的三层单体别墅共120套,老年适用房48套,90%的村民已入住或落实新房。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税务场村还努力发挥“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故乡的名人效应,打造“体育之乡”,开展“王正廷全民健身挑战赛”等多项赛事活动,并与宁波市体育局合作,在村里筹建体育学校和室内体育馆。 蒋家池头村是金溪五村中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如今成了以花木经济为支撑、魅力四射的美丽乡村,村里的金溪湖、三牛广场、慈孝文化园、湿地公园、红船宝岛、千年古道成了村民和游客漫步休闲、拍照取景的胜地。白天,金溪湖四周绿树红花掩映,湖上烟雨蒙蒙。夜晚,景观灯亮起,整个湖面和曲桥、凉亭在霓虹灯映照下如诗如画,被游人称为“最美乡村夜景”。 荣获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荣誉称号的蒋家池头村文化礼堂既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好景观,又是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的好场所。文化活动犹如一泓清泉,滋润了村民的心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附近的“和美食堂”给村里的老年人提供的福利餐更受众口称赞。 处于金溪五村南北两端的雷山和余家坝村,在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中,也有不少亮点。雷山村突出“二山二水一乡愁”的特色,推进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提升村庄品位,去年入选省AAA级景区村庄。余家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农村电气化改造、溪流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农居房改造、改善千年古村的居住环境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风生水起旧貌改,沃地溪边百花开”。改革开放以来,金溪五村发生的变化是如此真切,令人欣喜、感动和鼓舞。小山村赶上了好时代,村干部和村民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心聚力,不懈努力,才打造出如此秀丽的乡村风光。期盼有更多乡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