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伟 偶尔碰到的一件小事,竟如一颗石子扔进心湖,激起阵阵涟漪。 那天,去附近的冷饮店给孩子买冰淇淋。付好钱的当口,进来一对小女孩。看样子,两个女孩都是十岁左右的年纪,梳着马尾辫,背着大书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其中一个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女孩从书包里抽出一张试卷,双手递给服务员,服务员接过试卷,笑着问:“100分么?”女孩略微有些拘谨地答道:“是的,阿姨。”乍一看,我还以为是孩子在给自己的母亲报告考试成绩,再一回味又觉着不对,如果是母女的话,孩子怎会叫阿姨呢,况且这神情也不像亲人间该有的感觉。我的眼睛不经意间往旁边一瞥,这才明白过来。靠墙角的海报上印着几个大大的红字“百分挑战你敢接么”,补充说明是“100分试卷换一支冰淇淋”,原来是商家在搞满分送冰淇淋的活动。 这时,服务员接好一支冰淇淋,热情地递给小女孩,并在试卷上盖了个“已兑”字样的印章,转头问同来的另一个穿着紫色裙子的女孩:“你的试卷呢?”紫裙女孩红着脸,摆了摆手,说自己这次没考到100分,说完径直往店外走去了。粉裙女孩看了眼同伴,冲她喊了句“等等我”,迅速掏出一张纸币来,和服务员阿姨说:“再要一支一样的。”服务员会意,很快又接了一支冰淇淋,递给粉裙女孩。意外的是,她把试卷和钱都还给了女孩,微笑着补了一句:“这钱也还给你,为你们点赞,加油!”女孩愣了一下,最终接过了冰淇淋,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转身急匆匆地离开,去追赶她的同伴。在门口,粉裙女孩将一支冰淇淋分给了等着她的紫裙女孩。紫裙女孩接过冰淇淋,笑得很开心,另一只手不忘将店门轻轻地带上。店里开着冷气,如果不是刻意去看的话,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两个女孩吃着冰淇淋,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走了。不知怎地,我的眼睛竟然有些许湿润。 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着这事。 我在想,商家的这个“挑战百分”活动着实不错,它既是一次高明的营销活动,对孩子来说,也有着正面激励的意义和效果。 由这“考试100分”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温情而有爱的互动,本身也藏着很多个“100分”。粉裙女孩的行为能打“100分”:小女孩不骄不躁,在当时的情形下,能想到再买一支冰淇淋,照顾小伙伴的感受,安抚伙伴的小情绪,这既说明了她很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也展现了她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服务员阿姨的应对也能打“100分”:虽然说营销是营销,规则是规则,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营销与规则之外,阿姨能破例免去女孩买单的钱,这就给冷冰冰的规则,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情。紫裙女孩的表现也值得打“100分”:虽说一时没有拿到成绩上的100分,但是她随手关门的细节,流露出良好的素质与教养,这种素养在很多时候,比分数或者说考试能力要紧得多。 小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拿到考试成绩上的100分。进入社会这所学校后,虽说没了卷面上的成绩,却多了很多更艰难、更琐碎的考验,比如关于人性、素质的考验,这一切的评分标准全在人心。俗话说“将心比心”,虽然世上好坏善恶的评判标准千种万种,角度也不尽相同,但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如果能始终秉持着真心、善心、爱心这“三心”待人处事,相信必能在他人心中,留下“高分”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