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分类施策。即根据市场主体特征将申报企业进一步细化分类为主动申报类、引导帮扶类、重点关注类、异常清退类4大类15小类,而后进行分类标注、分别施策。同时,根据市场主体历年年报情况,建立分时年报机制。分时段进行个性化提醒、点对点服务,并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培养经营主体形成定期年报习惯。对于来访办事经营者,区市场监管局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进行年报指导;对于年龄偏大、操作困难的经营者,则提供主动上门服务。通过上述精准分类、精准帮扶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年报基数准确把握、年报服务精准推送、年报进度有序推进。 做好“多报合一”。过去,年报存在“多头报”“重复报”等问题。2023年,市场监管年报与税务年报系统打通,在任何一个年报“端口”均可进行多部门填报,变独立“两通道”为互通“双通道”,实现用户体系互认、系统页面嵌套、填报数据互通。这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填报负担,大幅降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实现了财务数据同源,切实解决“不规范”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政务服务。对于已完成的年报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将协同税务、人社等部门开展交叉比对监测,进一步助企纾困。 注重核查结合。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夯实市场主体出清工作,并加大未年报公示后处理工作。如,清理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加大对连续二年未年报市场主体的清理力度等,切实清理了市场主体的虚数部分,有效提高市场主体质量。 高效化实施联合监管 促进部门协同共治 构建常态化监管机制。牵头我区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对内督促各业务科室细化落实任务,确保每月每季省平台数据应用各项业务指标晾晒争优;对外联络30个横向部门,组织多部门对同一市场经营主体的不同抽查任务进行合并,形成以“信用+双随机”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并推动这一模式逐步进入长效化轨道,切实解决多头监管问题,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为减轻企业负担、节约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有效推动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贡献力量。 深化齐抓共管手段。强化市场监管和税务部门的数据协同以及业务协同,扫清监管盲区,补齐监管短板。同时,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系统,做到“一网统管、一体推进、一链闭环”。 差异化进行分类监管 助力高质量健康发展 提升企业主体意识。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的监管中将更加注重引导市场主体重视年报的信用价值,并且将企业准确填报年报信息、自愿公示经营性信息情况作为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评选等各类评优评先和助企扶持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同时,不断拓展年报数据的受认可度、被运用的范围,推动形成“市场主体依法真实年报、监管部门分析年报反哺市场主体”的良性循环,实现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良性互动。 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区市场监管局将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差异化确定“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比例、抽查频次,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践行“信用修复”服务。坚持“包容审慎”的工作态度,实施事前告知提醒、审慎列异列严、线上线下畅通、提升修复效率、全程行政指导等优化信用修复的措施,对区域内重点企业和信用风险较多的企业进行上门指导,并适时开展咨询服务,助推市场主体快速修复信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刘聪 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是落实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推进2023年度年报工作,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靠前作为,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全力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夯实“年报质量、跨部门监管、信用修复”等信用监管基础,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成功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①西坞所工作人员现场教学年报填写 ②江口所工作人员指导年报工作 ③尚田所工作人员为企业讲解填报流程 ④溪口所工作人员指导做好年报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