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国内国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报国 矢志不渝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赢得社会赞誉。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2014年1月10日,这位86岁的老人赢得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荣誉———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的主席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把大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张存浩的手中。

  “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

  1928年生于天津,1947年获得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后转入密歇根大学,张存浩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然而,1950年,他刚刚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

  面对紧张的中美关系,张存浩不得不重新权衡自己的留学计划。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被分配到“燃料第一研究室”工作的张存浩,毅然接受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大煜院士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中。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激化,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又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高技术,以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和科研条件来搞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很大,而这项工作又需要集成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张存浩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改行”。

  “回国后,做了这么多任务性科研,您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存浩坚定而从容:“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科学是一个充满惊奇与惊喜的世界,我是一个有激情的人”

  多年在大连化物所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张存浩认为科学是一个充满惊奇与惊喜的世界。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有激情的人。

  1986年到1990年,张存浩出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开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

  张存浩在1991年到1999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项基金的设立,一直受到科学界的交口称赞。在他担任基金委主任8年多的时间里,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

  让许多同事念念不忘的是,他在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倡议设立了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赢得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赞誉。

  “时代发展了,应在‘国家需求’与‘自由探索’间找到平衡”

  一生都在围绕国家需求搞科研的张存浩,虽已年迈,仍不忘科研事业和指导年轻人。他说,时代发展了,应该在“国家需求”与“自由探索”间找到一个比例的平衡。

  闲暇时间他喜欢唱歌、散步,更多的时间则还是在看书学习。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张存浩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他是发自内心的爱惜。把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在香港等地讲学所得的酬金全部捐赠给了大连化物所设立奖学金,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发奋学习、献身科研、报效祖国。

  如今,他不顾年事已高,仍活跃在科学研究最前沿,继续追寻着他那强国富民的科学报国梦。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