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 这一禁令出台,让已经在公共范围内掀起数轮热议的控烟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公共场所“禁烟”,在宁波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1996年,我市颁布了《宁波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2007年4月1日,《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正式实施,公共场所禁烟的相关规定由规章上升到地方性法规。 从《暂行规定》到《条例》,禁烟范围、处罚力度,都有一个大的飞跃。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宁波公共场所的吸烟问题大有改观。然而,谁都知道,掐灭公共场所的烟头,不易。要想进一步“到位”,宁波依然任重道远。(王 佳) 记 者 王 佳 通讯员 吕方伟 庞赟 雾霾虽厉害 吸烟仍是肺癌第一元凶 丈夫潘先生64岁,是个老烟枪,20多岁开始吸烟,一天一包左右,吸烟超过40年。前段时间去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做CT检查,被确诊为肺癌。 就诊时,潘先生的妻子无意中透露自己最近感觉全身乏力,时常咳嗽,医生考虑潘先生的妻子是长期吸二手烟的高危人群,建议她也做一下CT检查。不幸言中,潘先生妻子也查出了肺癌。 “从病理分型,肺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以及其他类型,吸烟、二手烟与鳞癌等小细胞癌有密切关系,这是医学教科书上已经十分明确的。”宁大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戒烟门诊主诊医生陈众博说,他们每年接诊的肺癌患者中,鳞癌占到了75%,询问病史时,93%患者有长期吸烟、被动吸烟史。 陈女士47岁,前阵子,她为自己买了一个体检套餐,套餐里有CT检查。结果出来,胸部CT显示“右肺占位性病变”,也就是肺癌。进一步进行肺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右肺上沟癌,中晚期了。 接诊的李惠利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吴宏成问她有没有什么症状,她想来想去,一个月前前胸有点刺痛,肩背部也有阵痛,但过会就好了,她也没在意。此外,没有咳嗽,没有胸闷气急,也没有恶心呕吐等。要不是体检查出来,她真不会想到会得肺癌。 陈女士喜欢搓麻将,几乎每天去棋牌室。她说,自己从来不吸烟,但棋牌室里其他人会抽,加上房间小,通风不好,只要有个人抽烟,整个房间都是烟味。 “事实上,吸烟还并不只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它能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脑血栓、下肢坏死、心血管阻塞等。”吴医生说,现在门诊中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质疑”:我吸烟多年,要有问题早有了,不是有些人吸一辈子烟也没事?“如果仅仅是根据身边的个别现象,就认为吸烟可能无害,绝对是不明智的想法。” 1950年,英国著名生物统计学家希尔和多尔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第一次肯定了吸烟与肺癌有必然联系。吴医生引经据典: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多尔和希尔从1951年开始对34439名男医生和619名女医生进行了为期40年的追踪研究。 1993年,大约有2万名当初接受调查的医生去世了,其中883人死于肺癌。如果把他们的吸烟数量和肺癌发病情况联系起来的话,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每天吸25支烟以上的人得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25倍。 若有劝阻有人会听 但执行力度依然偏软 “对不起先生,这里禁止吸烟。”竺军洋是李惠利医院防保科副主任技师,也是一位“控烟监督员”,和全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志愿者一样,一旦发现有人在禁烟区域内吸烟,他就上前劝阻。 作为医疗机构,又是公共场所,医院的控烟工作一直备受瞩目。早在2009年,卫妇社就印发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决定》的通知,目前,甬上各大医院基本采取的是“医疗机构内部禁烟、室外指定吸烟区域”的管理模式。 “现在,我们上前劝阻,10人之中9人会听,立时掐灭烟头。”竺军洋说,不过,因为没有执法权,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此置若罔闻,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控烟措施难以完全执行到位,是甬上各大公共场所普遍面临的困境。 “别让我抓到你当众抽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是,执法人员少,监管场所多。在宁波,光公共电梯间,便数以千计,而这,仅仅是控烟所提及的一类场所。 “如果有人劝我,那肯定当场把烟头掐掉了,可人一走,如果烟瘾又上来了,就继续点上。你看这一条街上有多少商店、餐馆,人员流动这么大,难道叫管理人员一直跑来跑去?”在说到控烟话题时,一位吸烟者这样反问。 同时,由于缺少具体的惩罚细则,无法对违反者进行行之有效的责罚。据了解,现行的《条例》仅对违规的责任单位作出了经济处罚的规定,未涉及对违规个人的处罚,对个人缺乏约束力。 此外,虽然明确了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在疑问。比如对于“公共场所”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尤其是公众关心的“公共场所是否包含办公室”没有明确说明,而一些非完全封闭的公共场所也成了一些“老烟枪”振振有辞“可以吸烟”的理由和借口。 须树立正确控烟观念 强化公共场所管理者法律责任 《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明确规定了29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然而,在一些餐馆、游艺厅、歌舞厅、网吧、公共电梯间、酒店等公共场所,吸烟者仍然不在少数。“为什么不让抽烟,我在这里消费,抽烟难道不是我的权利吗?”在海曙一家酒店,一名消费者和前来劝导的服务员发生争执。 “树立正确的控烟观念是当务之急。”业内人士直言,当前控烟的关键不是改变吸烟者的个人习惯,而是保护不吸烟者不受二手烟的危害。需要在社会上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同时,需要调动全民,尤其是不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利意识;强调公民的监督权,监督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烟民遵守法律规定;积极行使举报的权利,规定在每个公共场所都张贴举报电话等。 强化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管理者的法律责任,也是控烟的必要手段。专家建议,通过宣传等方式,培养餐馆、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执行控制吸烟法律的意识。对于不履行控烟责任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相关行政部门要严加处理。 现实中,政府的监督难以奏效的原因还在于,在公共场所,“一支烟”的时间很短,调取证据比较难,这就更需要将经营者和管理者作为第一责任人。 从长远看,政府还应该利用经济手段,抑制烟草消费需求。其他国家的控烟实践表明,提高烟草税,上涨卷烟价格,可有效降低烟草消费量。 目前,我国烟盒包装上的健康警示语“吸烟有害健康”并不足以对吸烟者产生明显的警醒作用。督促吸烟者产生戒烟的打算,还要标注诸如香烟引起肺部、咽喉癌变的丑陋图片等警示标志。 温馨提醒 40岁以上 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术后的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70%-80%。 吴宏成、陈众博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吸烟达400年支(编者注:一天支数×持续时间,如每天吸烟20支,连续吸烟20年,20×20=400)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 “40岁以后,人体免疫系统开始下降,再经过十几二十年吸烟、空气污染等影响,最终发生基因突变。当基因突变而人体无法去修复时,癌症就发生了。”陈医生说。 对那些曾经吸烟但已经戒烟的人,也要每年去检查胸部CT。 如果年龄没到40岁,但咳嗽超过一个月,有的伴有痰中带血,要去做个CT进行肺癌筛查。 “低剂量CT筛查能提早发现肺癌。很多单位的体检套餐,都是拍胸部X光,但胸片筛查肺癌的检出率低。胸片虽然可以清晰地记录肺部的大体病变,比如肺部炎症、肿块、结核等,或者胸腔、肺组织、纵隔、心脏等地方的疾病。但胸片有盲区,肺部有四分之一的部位被心脏、纵隔、肋骨等挡住,如果癌症病灶出现在这些被挡住的位置,就查不出来有没有肿瘤。” 吴医生说,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筛查,可以发现0.5厘米以上大小的肿瘤,周围型肿瘤和中央型肿瘤都能看到。CT筛查可以将肺癌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而且它的辐射在安全范围内,不用过于担心有副作用。 (王 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