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到成功说成语

黄行舫

  【语言趣谈】

  马年将到,凑趣来说说关于马的成语。

  马在中国是忠诚、勇敢、踏实、疾速的象征,所以有关马的文字广为大众喜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说马的成语几乎可以信手拈来,如以马字开头的就有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首是瞻、马齿徒长等等。马字在第二位的有一马当先、驷马难追、万马奔腾、老马识途……马字在第三位的看似犯难,其实更多,蛛丝马迹、车水马龙、驴唇马嘴、人欢马叫等等都是。至于马字在最后的就更多了,像千军万马、塞翁失马、指鹿为马、厉兵秣马、悬崖勒马等等,举不胜举。如果要把包含马字的成语、俗语都找出来,估计可以写上二三页之多。

  马在国人眼中代表正面居多,用时下流行语来说,是以传递正能量为主,如马到成功就喻含祝福胜利、圆满完成任务;老马奋蹄则激励人努力奋斗,追求目标,自强不息,为处世立身起推进作用。虽然也有人仰马翻、兵荒马乱、害群之马等负面说词,但毕竟只是少数。

  说到马,不能不说其与军旅、作战有密切关系。古时候打仗靠冷兵器,骑马射箭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因此含马字的成语中说到战争的就很多,像弯弓盘马、马革裹尸、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是说打仗之事。其中最有名的要算老马识途了。故事说。春秋时齐桓公与相国管仲带兵伐孤竹国,途中进入一片沙漠风起时飞沙走石,辨不清方向找不到出路,搞得齐军人困马乏。这时管仲找出几匹老马,任凭它们走在前面,军队在后跟随,转来转去,果然把齐军领出了沙漠,可见马不但忠诚,还有智慧,还能帮我们脱困解难。

  时代在进步,这从有关马的成语中也可看出端倪,因为有些成语随着社会发展,已从昔日的辉煌逐渐走向衰落。如马革裹尸,原意是指奋勇作战,为国捐躯,然而此句太过悲壮,所以在吉庆场合就不受欢迎,从而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是欣赏京剧《四郎探母》时,还能听到“马革裹尸,身首不全”的唱词。但这还不算是“古董”,要讲最典型的,还是要说“马工枚速”。

  “马工枚速”从字面上来看已不太好理解,因为它讲的是历史上两个大文豪司马相如与枚乘的故事。汉赋是两汉时期一种辉煌的文学形式,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写作名篇《上林赋》《子虚赋》的司马相如和作《七发》的枚乘是当时的两个杰出代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曾记载两人善赋而深得汉武帝赏识。但这两人写作风格却截然不同,枚乘写文章特点是倚马可待,立等可取,据传他替朝廷写文书时思路敏捷,走笔如飞,一气呵成。而司马相如写文章讲究语句华美,字斟句酌,立意超人,当然耗时就较长了,所以此后就出现了马工枚速的成语,意指一个工整,一个疾速。但历史的长河逐渐淘汰了跟不上节奏的成分,马工枚速已没人再提起了,现代人一定会说,枚乘再运笔如飞,肯定也比不上现在电脑写作的速度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