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看公务员陷入“舆论漩涡”

  □江海

    上周五,“时评”版刊登了一组关于公务员的评论文章。有的质疑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却为啥无一人辞职;有的从“吃水果也得买”的感叹切入,强调“做官即不能发财”;有的提倡出台规定,规范公务员“工作外”行为,等等(2月14日《宁波日报》)。

  这些评论围绕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言辞犀利、痛陈时弊,与当前舆论环境和社会关注热点相契合,表明公务员正陷入众说纷纭的“舆论漩涡”。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

  作为“当事人”,公务员自身必须冷静地、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陷入“舆论漩涡”后,公务员的“反应”无外乎几种:或满腹委屈,“怒发冲冠”;或冷眼相看,不当回事;或冷静看待,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并以此为镜认真反思和规范从政行为。显然,后者才是正确的选择。

  必须看到,公务员队伍中确实还有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的问题只存在于局部领域、少数人身上,有的和过去比已有不小改进,但不可否认,与群众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不小,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故此,公务员惟有冷静地、理性地对待批评,才能从中读懂群众的期待,看到自身的差距,看清肩负的责任,看准努力的方向。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公务员更多地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将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与其愤愤不平地“叫屈”、“诉苦”,不如把批评和压力转化为进取的动力、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转化为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的操守和行为约束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那些可能被放大了的不满情绪,以行动取信于民,公务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才能改观。

  作为社会公众,则要客观地、全面地看待这一现象。去年一年,落马的省部级高官就有19名(2月11日《廉政瞭望》)。有人因此在网上调侃:现在的领导干部,全抓起来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官员腐败真到这种程度了吗?显然不是。这是一种误读和非理性情绪的宣泄。正风肃纪以来,公务人员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不断曝光,仅我市查处通报的就有477起,386人受到责任追究(2月15日《宁波日报》)。公众有必要也应该盯住问题不放,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毕竟,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混事的、犯事的党员干部只是少数,更多的在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

  此外,媒体的角色很重要。一方面,既要敢于监督,敢于针砭时弊、抨击公务员队伍中的不良现象,促使这支队伍朝着健康的、群众期待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像最近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东莞扫黄问题的报道那样,对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要旗帜鲜明地批驳引导,澄清是非,以正视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