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信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陈依元

    13年前,慈溪交警陆泉良在处理一桩交通事故后,在妻子下岗的情况下,收养了年仅5岁的孤儿秋珊,并用交通赔偿款为秋珊买了两份保险。在有合适的人家领养秋珊后,他又与对方约定:孩子年满18周岁之前,保险书由他保管,待她成年时再亲手转交;这段时间内,谁也不跟秋珊提起她的身世。13年中,陆泉良常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逢年过节,他和妻子都会带着礼物去探望,而每次秋珊都会叫陆泉良“警察爸爸”。2月18日,13年前的约定兑现(2月26日《宁波日报》)。

  看了新闻,相信不少人会为陆泉良夫妻的诚信友善流下感动的泪水!类似陆泉良这样救人救难、“义薄云天”的高德义行在宁波并非个例,感人的正能量从来不缺。前几天还有一例:一名从宁海来宁波市区看望朋友的聋哑女子不慎迷路,浑身湿透。市公交总公司永盛公司驾驶员孙伟南出手相助,用私家车连夜将其送到宁海家中(2月19日《宁波日报》)。

  众多“最美宁波人”、“浙江好人”乃至全国道德楷模,身上体现出的诚信友善精神感动了亿万人。“诚信友善”中的“诚”指实诚、真诚、实在;“信”即守信用、求信誉、讲信义;“友”要求以仁慈友善之心广交友朋;“善”就是心地仁爱,待人友善、亲善、和善,有善心、行善事。

  诚信友善是为人之本,是人与人交往的核心原则。和谐社会应构建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人与人和谐相处。胡锦涛同志在论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明确指出“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十六大后,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诚信友善是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弘扬中华民族诚信友善的传统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如果说社会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有机体,那么其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润滑剂”就是诚信友善,它使人际关系和谐,充满温馨与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诚信、友善就在其中。很显然,只有每个公民践行了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做到了诚信、友善,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全社会的和谐。

  应当承认,时下,作为社会道德伦理基础和核心的诚信友善准则,正经历市场经济的考验,出现了某种“短缺危机”。经济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消解着良好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信任乃至“怀疑一切”式的“老不信”,成为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今天,老人在街头摔倒要不要扶,居然成为问题,以致人们产生了“老人跌倒,如何是好”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呼唤“诚信友善”回归,大力弘扬类似宁波“警察爸爸”以及深夜帮助聋哑女回家的公交司机的诚信友善精神甚为必要。

  给别人一份“诚信友善”,自己才可能收获一份“诚信友善”,这是一条定律。期望人人都“从自己做起”,都来践行“诚信友善”的道德准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