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仲 近日,宋丹丹在宣传自己出演的电视剧《我的儿子是奇葩》时,抛出“拍戏不是拍剧本”的言论,再次在编剧圈内引发争议,成为令人关注的文化现象(3月16日《新京报》)。 曾与宋丹丹合作过《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在微博中表示,“《美丽的契约》这部电视剧80%以上的戏剧段落、台词、细节、情节是由宋丹丹老师、余淳老师(该剧导演)等人即兴编写的,跟署名的编剧宋方金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宋丹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拍戏不是拍剧本,国外往往有个故事梗概和大纲就开始拍戏了。”《美丽的契约》制片人罗立平则表示,演员、导演都是需要二度创作的,只要故事本身并没有跑题就行了。 从追求艺术完美的角度讲,演员、导演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确实值得尝试。但是,二度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标准与尺寸又怎么把握?恐怕这也值得重视。而编剧的权威要不要保障以及如何保障等,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是剧本真的有问题,那当然可以改,也必须改。如果不是剧本的问题,而只是演员、导演的理解不同,也能随便改吗?按演员、导演的理解去随意改动剧本,那编剧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据悉,宋丹丹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拿到剧本后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编剧不了解我。对此,宋方金感到很诧异:“我为什么要了解她?我确实不了解她,作为一个职业编剧,我只需要了解我笔下的人物。她作为一个职业演员,应该尽量去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而不是让人物来适应她。”我觉得宋方金的话很有道理。一部电视剧,涉及多个环节,演员只是其中一环,编剧则是根本。演员认真研读剧本,精心塑造人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把台词、情节等都改成适合自己表演的,甚至与原剧本大相径庭,这不叫二度创作,而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我觉得,我国电视剧的制作应该向韩国学习。最近,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国内掀起热潮,甚至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剧的关注与议论。知名编剧汪海林就在微博上写道:“谈到韩剧何以热播,答曰,编剧中心制是韩剧胜利最重要的原因。一切为剧本服务,为编剧的立意创意和要求服务,是韩剧生产力的秘诀。国内买韩剧版权翻拍不断失败,因为不是编剧中心制。国内是编剧为场景服务,为演员服务,全是本末倒置。” 在韩国,对电视剧编剧的界定十分明确。在制片人对编剧、导演甄选完毕之后,编剧的作用要贯穿整个剧集制作的始终:参与选演员、定名称、练习剧本。一些久负盛名的大编剧甚至有权自行决定符合心意的演员包括合作的导演。被称为“语言炼金师”的金牌编剧金秀贤,常常让演员下不来台,因此有演员曾公开表示“不敢与金老师合作”。可见,在韩国,编剧的地位是何等之高。这对我们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来说,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