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得发紫

沈潇潇

  【生活杂记】

  在一个县级市,我看到一条街道相距几百米的地方赫然有两家“拉菲酒庄”;还有一个数据: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的葡萄酒由6.4万千升上升到25.7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达60%。于此可知,近几年红酒之红,可谓已到了发紫的地步。

  红酒之红,据说是来源于葡萄皮的颜色。而我看来看去,总觉是国人的脸皮染红了它。为何这样说?先请看“拉菲传奇”。据说,一瓶拉菲的原料成本价也就在200元人民币上下。但短短几年间,一瓶酒标上有“Laffite”字样的红酒,已从数千元升至数万元,比房价还涨得快。以至在一些宴席上,如有它登场,就满堂生辉,每人都脸红发亮;如没有它,客人甚至会觉得受到轻慢而脸黄黯淡。

  有一个故事,说有两人为花生到底是生在树上的还是土里的而打赌,赌注是一头牛。主张花生长在树上者当然是输了,但此人正告对方:牛你可以牵去,但花生还是生在树上的!只要保持虚幻的面子,损失一头实在的牛是不在乎的。只要能喝出面子,价格贵也不是问题。

  大凡与拉菲之类高档红酒有缘的,以两类人居多,一是生意人,二是“公仆”。生意人请或送“公仆”喝拉菲,拉菲的功能就如一块敲门砖,酒喝到位了,“公仆”的面子有了,要办的事儿也就成了。也就是说,在虚幻的面子背后是厚实的里子:今天拿出去几瓶拉菲,日后会有多倍的回报。有一位企业家就曾得意地对人说:任何时候,我小车的后备厢里都不缺拉菲。

  如此,拉菲不红才怪呢。于是有人从中浑水摸鱼。拉菲出产数量有限,就搞出个“小拉菲”来。其实本无小拉菲,上等红酒要求葡萄藤有相应年份,酒庄只能将嫩藤结的葡萄酿副牌酒,以摊薄成本。副牌酒便宜,像拉菲的副牌酒在五六年前仅售每箱约2000元人民币,如今一被冠以“小拉菲”,这点钱连一瓶都难买到了。

  但搞出个小拉菲还不足以对付这么红火的需求,于是又用小拉菲灌充大拉菲,再以更低档的酒来灌充小拉菲。法国年产拉菲20余万瓶,而单是中国市场出售的就有200万瓶之多,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但不管是送的喝的,都一律难得糊涂。因为他们在乎的是面子,谁也不想撕破它。

  既然你如此“吃”面子,逐利者何不拿面子玩玩你?

  高档红酒如此,普通红酒也如此。在西班牙访问一家华文报纸时,一位考察过中欧红酒贸易的总编告诉我,在西班牙,他可以1欧元一瓶的价格从酒庄进到品质不错的当年产普通红酒,到中国上岸后,摊上全部费用不会超过3欧元一瓶,但这酒到消费者手里,就要一二百元人民币了,也就是说至少要10多欧元。业内人士的披露也证实了这点:一瓶折合人民币20元的法国波尔多地区普通红葡萄酒,到中国大陆后,就成了身价上千的高档红酒。其路径是:加运费税款后成本为三四十元,代理商薄利多销加五六成价出货,进入超市后会翻一倍到了百余元以上。进了星级饭店,翻上两番也属正常。而到了夜店,就更是一笔糊涂账啦。

  还有玩得更“高明”的。2009年,一瓶1945年产的红酒以200万元的高价被广州一家公司拍得。这瓶酒凭什么“红”得值此天价?有专业人士“解疑释惑”:这瓶酒产于二次大战胜利之年,是见证了二次大战的“和平守护神”,所以它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一瓶红酒到了能见证“战争与和平”的地步,岂能不红?拍得此酒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洋酒的代理商———这一场双簧,图的绝不会是什么“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终极目的便是一个利字。

  拉菲被我们结结实实地炒红了,法国的“五大名庄”、“八大名庄”也被炒红了,甚至还炒出了个世界“百大名庄”概念,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反正添的是我们国人的柴,红的是洋人的酒。连法国人都自叹不如了:你们比我们还痴恋红酒!既如此,连美国、澳大利亚甚至智利这样的红酒暴发户,也都眼红了,争先恐后“风风火火闯九州”来了。

  酒之邪乎,实则是人的邪乎。我们何时不再邪乎?

  就在搁笔之时,喜闻海关发布消息,2013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比上年下降4.46%。据本人所知,这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下降,并且本人预计2014年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什么原因?你懂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