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今年,长春市将对工程质量实施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建立质量责任终身实名登记制、关键工序“五方”联检制、黑名单(信誉档案)通报制、质量后评价制以及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和达标考核办法。对涉及到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作业环节的参建各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操作人员进行实名登记(3月30日《城市晚报》)。 按照常识,大凡建桥造房子,都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性命攸关,然而现在工程出问题,几乎让人见惯不怪,动辄就是大桥跨塌、道路沉陷,至于“楼裂裂”、“楼歪歪”,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连有些震区的灾后重建工程,也出问题。云南彝良是地震活动最频繁、最剧烈,也是受震害最严重的地区,1974年曾发生7.1级地震。该县一小学教学楼2010年10月份才交付使用,但在2012年9月的地震中墙体就开裂,而这次地震只有5.7级。“豆腐渣”层出不穷,甚至灾后重建也不能“幸免”,显然是“相关责任人”根本没有“责任”意识,更遑论“终身负责”。 “终身负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由隋代匠师李春建造、已逾1400年的赵州桥,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经历10次水灾及多次地震,其中包括1966年邢台7.6级地震,但至今仍在使用。显然,当时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先进的造桥技术和建筑材料,李春和当时的造桥者“终身负责”的精神,应该起了很大作用。 “终身负责”需要崇高的使命意识,更需要制度的制约。南京老城墙的墙砖上都刻着制造人的名字。据称当时朱元璋修筑明城墙调集了全国各地的人力,为了使得各地制造的城砖质量以及尺寸合乎要求,要求各地监造官吏刻上名字,一旦质量有问题,立即返工重做,如再不符合要求,则追责治罪。由此可见,“终身负责”机制,古已有之,而且被证明行之有效。 当人被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的思想裹挟,加上“终身负责”的自觉意识稀缺,如果不施行“终身负责”的刚性制约,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豆腐渣”工程泛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少工程出问题后,责任追究居然是一笔糊涂账,好多只能不了了之。就此而言,长春市给工程责任者戴上“紧箍咒”,使其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做法,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