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有人把时间当作敌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把我们最幸福的童年、最美丽的青春都给抛掉了,只给我们留下苍老的面容和伤感的回忆,当然还有对死亡的恐惧;有人把时间当作朋友,以饱满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与时间赛跑。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奔跑在文学的马拉松跑道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 村上春树写于2009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原了一个真实接地气的作者。33岁时,村上成了一名职业小说家,也成为一名长跑坚持者。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作者没有一天不在跑步,也没有一天不在写作,对他而言,活着就是奔跑,就是写作。这样的马拉松长跑手兼小说家,世界上可能找不出第二人了。作者为何要把这两件比较累心劳力的事放在一起做?起初我有点困惑,但看完全书,豁然开朗。 村上在书中说:“我非挑战纪录的无邪青年,亦非一架无机的机器,不过是一介洞察了自身局限,却尽力长期保持自己的能力与活力的职业小说家。”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村上是一个酒吧经营者,他喜欢写作,但常常只能利用工作间隙,摊开稿纸断断续续地抽空写上半小时、一小时。他意识到,采取这样零散的方式写作,即便能写出新鲜有趣的东西,也写不出内容深刻、意味幽远的小说。经过深思熟虑后,村上关闭了酒吧,安心写作。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村上体力下降,体重增加,为了集中精力,他一天要抽60支香烟,手指都被熏成黄色。他开始思考,如果打算以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办法。于是在写完小说《寻羊冒险记》以后,村上开始每天正式的跑步。他觉得跑步不需要对手或场所,只需要一双舒适的鞋就可以,而且在跑步中他戒了烟。名人的生活固然不能复制,但在看类似的传记时,可以从名人身上汲取营养,获取正能量。 村上是一个严格执行人生目标的人。他在书中谈到,马拉松比赛中,有些人最后是走着到终点的,而他是坚持跑着到达的。为何要如此认真地对待跑步?他说,因为人生逐渐变得忙碌,不知何故,琐事这玩意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我和作者有着相同的体会。人到中年的我,要忙工作、忙家务,得空还要去管理论坛等,所以我在微博中曾这样写道:一上班就被细碎的事务包围,好比一个游泳者被河里的水草牵绊了手脚,不能自由自在地遨游。我很担心这样的琐事会将我的灵光化为乌有,所以我也和村上一样认真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得空抽出时间写作。只有在这一刻,我感觉沉重的肉身被轻盈的灵魂战胜了,这个时候的我是快乐的、自由的。时间在我的眼里也不那么可憎了,在写作的空间里,我们化敌为友。 海明威说过: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村上春树为了走好职业小说家的路,给自己制定了这样的生活作息表: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写作到十点,而后结束写作任务,开始长跑、午睡、做家务等,到了晚上就是看看书、听听音乐,晚上十点准时入睡。一周除了一天休息,他每天跑十公里。可贵的是,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30年。 1996年6月23日,村上春树在北海道佐吕间湖参加当地的超级马拉松比赛,跑了100公里。一天之内跑完100公里,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村上做到了,他在书中第六章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心路历程。通过艰苦的磨炼,村上对内心和身体有了高度的关注,对人性的弱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大量的小说、随笔、报告文学就像泉水一样从他的手里流淌不绝,《海边的卡夫卡》、《1Q84》、《挪威的森林》等作品风靡世界。 “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村上的话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把我从浑浑噩噩的状态敲醒。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为满意。”让我们以村上的“跑步哲学”作为动力,策马前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