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镇海人的网页收藏夹里存着“问政问效平台”的网址,遇上问题他们会上去点点,这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政府”,沟通便捷,从不下班(3月28日《浙江日报》)。 “网络问政”是新生事物,不少地方都在尝试。如绍兴的“大数据民情通”、萧山的“民意直通车”、平湖的“百姓事马上办”瑞安的“小手掌议事忙”等。而镇海的“网络问政问效”,有其独到之处: 一是身段低、接地气。这个平台非常“平民化”,受理问题不“挑肥拣瘦”、避轻就重。大到管理部门滥用职权、执法部门玩忽职守,小到居民家里停电停水、社区道路被占、给捆了铁丝的行道树松绑等“鸡毛蒜皮”,一概“照单全收”,认真办理。 二是能互动、效果好。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从受理到领办、答复,环环相扣,沟通及时,不打“太极”。至今受理的36000多件投诉与求助事项,办结率高达98%。用求助者的话说,“每次都有回应,不虚头巴脑糊弄人”。 三是既问政、更问效。他们以严厉问责,促进“问政”实效。规定网民发帖后3个小时内职能部门必须受理,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逾期不办或者敷衍推托,责任人将受到效能告诫、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免职等责任追究。 镇海“网络问政问效”的做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关键在于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当回事”,不敷衍、不推拖、不打官腔,以成效取信于民。反观有的地方“网络问政”人气不旺、口碑平平,根源就在于“隔空打炮,图个热闹”,“作秀”胜于做事。这样的“网络问政”,必然成为摆设,不“问”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