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缨晏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沿海的众多港口城市像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蜿蜒漫长的海岸线上,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在这些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中,宁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宁波地处宁绍平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们已经驾舟出海,登上了沿海岛屿,开始了近海捕捞。将近2500年前,越王勾践在现在的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建立了一座名为“句章”的港口城市,这也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公元3世纪左右,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联系。公元738年,唐朝政府单独设立了明州。大约80年后,明州的政府所在地被迁到三江口。从此以后,奉化江、姚江和甬江汇聚的三江口就成了浙东政治与经济的重要中心,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二、河海交汇,港通天下 早在越王勾践时代,宁绍平原就开始疏凿运河了。7世纪初的隋炀帝集全国的人力物力,开凿了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它向南直达钱塘江畔的杭州。而杭州与宁波之间,则可由浙东运河经姚江直达三江口,最后从甬江入海。这样,宁波实际上就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通过运河系统,宁波就与全国的交通主干网络联接起来,大大扩展了宁波港的辐射范围,从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货物来源和广阔的内地市场。 三、持续发展,历程完整 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宁波地区就已开始制造船只了,河姆渡文化中就发现了多支船桨。宁波各地陆续出土了多艘古船,包括一条唐代龙舟、两艘宋代海船、一条明代战船,以及清代的小白礁海底沉船,这些船只有力地见证了宁波古代造船业的辉煌。1854年,宁波商人集资购买了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外国轮船,取名为“宝顺轮”,这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艘轮船,由此揭开了中国海运现代化的序幕,以风帆为动力的旧式木帆船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20世纪初开始,船用柴油机又取代了蒸汽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动力装置。20世纪后期,宁波港迎来了庞大的现代化集装箱轮船。今天,宁波港已发展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港,共有集装箱航线200多条,2013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中国大陆第三。因此,宁波完整地经历了从原始木船到风帆船、蒸汽轮船、柴油机轮船,再到集装箱轮船的发展历程。 四、面向韩日,兼及南洋 宁波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海上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8世纪,出现了从宁波出发,直接横渡东海到达日本列岛南部的新航线。唐代,一些日本遣唐使及僧人到过宁波。宋代,宁波是中国与韩国、日本交往的主要港口。韩国沿海发现的元代新安沉船,就是从宁波出发的。宁波城里发现的元代高丽青瓷,则是宁波与朝鲜半岛海上交往的明证。明朝政府更是把宁波指定为对日本进入交往的唯一港口。在清代前往日本的商船中,多数来自宁波。虽然古代宁波海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韩国和日本,但与东南亚及更远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往来。宁波一带生产的越窑青瓷,一直远销到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及非洲。宁波城中就出土过波斯所产的绿釉陶器残片,时代为唐朝晚期。现在天一广场一带的“波斯巷”,宋代曾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 五、兼容并蓄,文化荟萃 宁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上许多地区建立了联系,并且以博大的胸怀吸收了众多的外来文化。3世纪,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宁波地区。宋朝,阿拉伯商人把伊斯兰教引入宁波,并且建立起他们的礼拜堂,俗称“回回堂”。波斯人摩尼(约216—277年)创立的摩尼教,在宋代的宁波也曾兴盛过。明朝末年,天主教开始传入宁波。现在宁波天一广场的天主教堂,最早是在康熙年间创建的。鸦片战争后,基督新教(耶稣教)又大规模地在宁波地区传播。绚丽多姿的外来文化,使宁波更具活力、更加精彩。 六、浴火重生,成功转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但由于自然淤塞等原因,不少城市失去了港口的功能,不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但宁波在经历了战火的重重洗礼和历史的艰苦磨难后,不仅没有衰落,反而似凤凰涅槃般获得了蓬勃的生机,成功地实现了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今天,宁波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快步前进。 (作者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宁波大学教授)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路线,以中国起点,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作为中外海上贸易重要通道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主港历代有所变迁。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出现了十余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的大小港口。这些港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兴衰与更迭,至宋元时期,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这三大港口不仅是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起迄港,而且在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 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