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学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学者解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何重大意义?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有何解决之策?有关专家学者予以解读。

  面临更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专家们普遍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坚真说,资金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保障。通过引进国际资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吸引外资,周边国家纷纷出台许多优惠政策,这就不可避免加剧国际资本的竞争。

  除了外部的竞争,很多竞争还将来自国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认为,各省之间最好有分工。西南中国的重点应是向西走,面向印度洋。海南、广东、福建主要是面向南中国海国家;浙江、江苏、山东应多与东北亚对接。  

  文化软实力值得深挖

  国家海洋局宣传交易中心主任盖广生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战略内涵”。该战略透露出的新思维,一方面体现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并为此提出了加强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上,号召携手建设更为密切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整个丝绸之路战略设计了一个通达五洲四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蓝图。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周义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特别是在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逐步升温的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除具有经济往来的功能外,同时又具有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既是海洋文化软实力之载体,又是海洋文化软实力之迸发体。文化软实力理论完全适用于对古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建设与开发,深具文化激活力、文化对应力、文化伸张力、文化浸润力、文化持续力等五力。

  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

  面对激烈的内外部竞争、硬软投资环境亟须提升的问题,如何破解?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夏善晨提出,中央政府的作用是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以国际经济合作的姿态、以自由贸易区作为开创性的体制性改革的同时,做好政府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

  涉及我国沿海省市政府方面,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坚真认为,应重点建设区域性自由贸易港和出口加工区,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做好中国海区域生产力的总体布局,制定培植生长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开发战略,重点建设能源、交通、通讯、港口及市政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提升政府在公共物品投资中的整体效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建议,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沿海城市可以尝试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合作会议,建立新的姊妹城市关系、新的框架性园区经济合作关系。

  统筹规划,注重科技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指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内要全国一盘棋,对外要取得邻国的共识。而时下不少省市主要是在交通运输、经贸方面称自己的条件优越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很多重复,并不能形成最大的优势。

  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领导机制,组织、协调涉及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有关省市,领导、职能部门、科学家、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研讨当中,通过充分认证,形成共识,然后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

  科技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同于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的内涵应该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有科技含量。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我国的科技含量或科技水平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但要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制高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科技支撑、引导。

  (李 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