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飞:写小说让人快乐

本报记者 陈朝霞

  图为海飞在《回家》首发式上为读者签名。
  (周建平 摄)

  昨天,在《回家》首发现场,面对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海飞感慨地说,是四明山茂密丛林中孕育的丰富故事让他能“弯腰收割”,写作让他关注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物,关注凡俗卑微的人物明亮的个人情感。“写小说让我快乐,”海飞说。

  在《回家》中,出现了四明山、鄞江、鄞州庙会、戏班、祠堂等大量宁波风物。海飞告诉记者,为创作《回家》,他准备了两年,写了一年。“我去过鄞州新四军纪念馆,搜集了大量资料。这本10多万字的小说,我写了8万字的提纲,修改了4次。虽然书中的人物情节是虚构的,但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回家》是向抗战老兵致敬的作品,海飞不仅写战争、写江南,更写人性,故事中每个人对回家的期待更是对和平的期待。海飞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部美国纪录片,“这是一部描写海湾战争后美国军人回家的纪录片,当看到这些军人悄悄地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时的种种惊喜场景,我深受触动,回家这一温暖的字眼让我热泪盈眶。”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是一名军人的海飞说,“我对战争题材非常感兴趣,《从奴隶到将军》、《和平年代》、《士兵突击》等很多影视作品让我热血沸腾。” 

  《回家》中,除了惨烈的战争场景令人震撼,书中无论是做逃兵只想回家的抗战老兵,还是同样思念家乡的日本军官,都有着平凡人物的真实情感,书中没有高大全的形象。海飞表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必须像我们身边的邻居那样,“他们有着平凡而又闪亮的人性”。

  近年来,海飞的多部作品如《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改编成影视剧,收视率火爆,他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向延安》也受到多家影视公司的青睐。作为编剧的海飞不仅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他手头还有若干民国题材和美剧风格的作品需要改编。对于美剧风格编剧的尝试,海飞并不认为是自己的转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现代观众对剧本品质要求高,尤其是网络收看,更要求编剧在剧本上下功夫,对我来说这也是艺术创新。”

  聊到近日琼瑶指责于正抄袭一事,海飞有些无奈地说:“国内也有一位编剧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和我的《向延安》完全一样,但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抄袭很难界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较弱,只能由法院判定了。” 

  不过,海飞一直坚守在小说创作这个阵地,“以前一年可以写好多个中篇,现在每年一个中篇,两年一个长篇,”海飞说,“放慢创作的速度,是为了让品质更优良。小说中的语言是剧本中不能体现的,写小说让我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