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云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日益严重,一些不良的陈规陋习又逐渐抬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革除陈规陋习是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2011年以来,宁海县以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清正、明朗、和谐的社会氛围,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开展后,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现象趋于归零,普通群众丧事使用鲜花圈数量下降60%以上,婚丧宴请规模、接送车辆数等明显减少,民众对活动支持度达95%以上。 一、重拳出击治点,促破旧效果“快显” 移风易俗工作量大面广,千头万绪,一些陈规陋习已经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只有找准突破口,对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整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重点领域面对面整治。广泛开展“身边陋习我来说”讨论等活动,将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作为整治对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把纪委、民宗、公安等39家相关职能单位纳入成员单位,构建大整治格局,力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喜庆事宜不办”。二是重点环节一对一整治。出台“倡新风”活动若干实施细则,明确设置婚丧宴请不超过20桌、治丧时间不超过5天、出殡车辆不超过10辆及禁送鲜花圈等“红线”,纳入《党员干部准则》《企业员工守则》《村规民约》,肃清大操大办现象。活动开展以来,已处理6例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行为。三是重点对象群连群整治。突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出台宁海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若干规定,完善党员干部重大事项“双报告”,完成全县党员干部、村党员干部签名承诺。成立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对普通群众操办婚丧事宜开展事前摸底劝导、事中服务、事后监管。近期还将整治重点对准企业主,通过广发“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倡议书,在全县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工作等以企业主为主要对象的会议上,专门强调移风易俗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企业主做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双向带头人,引导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实践证明,只要找准了移风易俗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重拳出击,全力以赴,就能取得工作的实效。 二、合纵连横布网,促立新效果“常显” 要做好移风易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必须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广宣传、强监督、拓言路等方式,让群众想参与、会参与、能参与。一是多元宣传网推动新局面。在县级新闻媒体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设专栏,推出报道170余篇,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主题帖30余条、短信10万余条,还利用聊天长廊、微型党课、文艺晚会等载体开展婚丧改革政策法规宣讲1000余场次,推动活动深入民心。二是多维监督网焕发新面貌。成立由县委督查室、县纪委、县文明办等8家单位组成的督查组,对“移风易俗”执行情况开展常态检查。推出新闻“曝光台”,向社会公开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有效缓解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名目繁多、烟花爆竹扰民、迷信活动泛滥等突出问题。三是多样互动网衍生新风尚。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婚丧事宜新模式,得到市民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新时期应如何操办婚丧事宜”大讨论等,积极构建社会互动网,倡树文明新风。实践证明,坚持群众路线、全民参与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的坚强保证。 三、趁热打铁立制,促易俗效果“长显” 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要看清其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特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着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一是持续机制保长效。根据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取得移风易俗活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意见,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度结合,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会议,列入各部门、各乡镇街道长期重要工作,采取定期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和县里不定期督查双管齐下的方式,杜绝不良风气“还潮”。二是联动机制保高效。明确纪委、民宗、公安、民政、城管和工商为主要职能部门,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移风易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明确阶段性整治重点方向和有力措施,形成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考评机制保成效。出台专项考核文件,明确乡镇街道4大项18小项、部门单位3大项14小项的考核标准细则,并年年根据实际情况,细化考核意见,如今年拟将电子花圈纳入整治内容,减少铺张浪费现象。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移风易俗倡新风规定动作,并对创新自选动作,方向正确,效果明显的予以考核加分,强化利益导向机制,净化社会风气。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将移风易俗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促进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为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