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墨】 宁波这块地方不但产生过本土的自然科学家,外来的睿智之士到了宁波也会作出杰出的科学贡献,比如北宋的燕肃。 燕肃(961-1040年),字穆之,一作仲穆,山东人,因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 历史选择了燕肃,他宦迹所到的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化州(今广东化州)、恩州(今广东阳江)、广州、惠州、潮州(今广东潮安)、越州(今浙江绍兴),这些地方都靠海,后来又到了我们明州。他在《海潮论》中说,“奉诏按察岭外,尝经合……自出守会稽移莅句章是以上诸郡皆沿海滨,朝夕观望朝汐之候者,有日得以求之刻漏,究之消息”。他在明州任上,肯定到过衙署北面的姚江,或是不远的三江口,在江边观察潮汐。整整十年,乾兴元年(1022年),在明州任上,他终于写出了著名的《海潮论》。 人类很早就知道潮汐和月球有密切关系。汉代的王充、唐代的窦叔蒙都在潮汐学上作出过贡献。燕肃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他的《海潮论》首先对形成海潮的原因作了论述。他指出,“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太阳之精,水者阴,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是“盈于朔望”,“虚于上下弦”。燕肃已经认识到日月的吸引是形成海潮的原因,并且指出一月之中朔望潮大,上下弦潮小,这都是科学的论断。他还对潮候进行了推算,指出每天海潮涨落的时间,其所举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到现在依然有参考价值。《海潮论》中,燕肃还对钱塘江潮作了解释。他在《海潮论》中抓住了泥沙堆积、河床升高这个关键问题,第一次较为科学地解释了钱塘江潮。另外,燕肃还根据自己的海潮理论绘制了《海潮图》,可惜这份宝贵的资料已经查不到了。 在西方,一直要到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43-1727年)才根据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潮汐作了科学的解释,比中国的学者整整晚了600多年。中国学者认识到潮汐与月球有关,这与万有引力只有一步之遥了,遗憾的是终究没有跨过这一步,依然停留在“月者,太阳之精,水者阴,故潮依之于月也”,这样阴阳学说的圈子中。 燕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刻在石碑上,以便在百姓中广泛传播,却未曾留下名字,是经过别人考证才知道是他的著作,充分表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指导、促进了明州当时的渔业生产和浙东水路交通、水利建设,对明州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潮汐与时间密切相关,所以燕肃必须“求之刻漏”,燕肃为了得到正确的潮候,不断改良计时器。终于在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发明了精确的“莲花漏”。燕肃发明的莲花漏由上、下两个水池盛水,上池漏于下池,再由铜鸟均匀地注入石壶,石壶上有莲叶盖,一支箭首刻着莲花的浮箭,插入莲叶盖中心。箭为木制,由于水的浮力,便能穿过莲心沿直径上升,箭上有刻度,从刻度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刻和什么节气了。根据全年每日昼夜的长短微有差异,又把24节气制成长短刻度不同的48支浮箭,每一个节气昼夜各更换一支。燕肃每到一处作官,就把莲花漏的制造方法以碑刻的形式进行介绍、传播,并制成样品加以推广,这种热心传播科学技术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景祐三年(1036年),莲花漏被宋仁宗颁行全国,“各州郡用之以候昏晓,世推其精密”,各地“皆立石载其法”。燕肃在中国古代计时器发展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宋代,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早已失传,但燕肃仅根据简单的文字记载就能把已失传且构造复杂的两件仪器复原出来———他具有极强的机械制造能力。 燕肃还精通音律,能诗善画。他判太常寺,曾参加考定朝廷乐器,整顿乐工的工作。他的音乐作品富有新意。他工诗善画,他的诗作多至数千首,但大部分已失传。他以诗入画,山水、寒林、人物、牛马、松竹、翎毛,无一不通,他的画作意境高超,为文人画之先驱,在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作屏风画,在景宁坊寓所及睢、颍、洛等佛寺中都有其巨幅壁画。《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有《春岫渔歌图》《夏溪图》《春山图》《冬晴钓艇图》等37件。《春山图》、《寒林岩雪图》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燕肃只知埋头苦干,从不宣扬自己,因此为待制,十年没有升官。“鬓边今日白,腰下几时黄?”因为这两句诗,他才得以升直学士,赐带。后以礼部尚书致仕, 燕肃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很难找出第二个人,在世界上也只能找出一个达芬奇,但达芬奇比燕肃晚了近五百年。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中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 我到过湖南怀化,刻在怀化公园“怀化儿女墙”上,第一个是江西人袁隆平,第二个是美国人陈纳德。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将燕肃称作宁波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