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提出,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三种辩证关系: 一是理想与实干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二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服务,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脚踏实地地推进。只有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期盼的“中国梦”。三是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的过程,也是经受各种挑战和考验的过程。只有紧紧抓住今天依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勇敢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将“中国梦”的美好希望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杨生平在《前线》刊文认为,“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世界话语意义。“中国梦”是新形势下的话语创新,有着符合时代精神的双重内涵。首先,它切合了时代主题,把准了时代发展脉搏,有着全球视野和世界话语意义。与美国梦、德国梦和欧洲梦等一样,“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它理应得到有着同样追求与梦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另外,以“和为贵”和“亲仁善邻”为传统的“中国梦”不是一种简单的民族主义梦想,和平的实现方式使它既造福于自己,也造福于人类。以“合作互利共赢”为指导的“中国梦”的实现,既有利于有着相同梦想的其他国家国家梦的实现,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形成更加合理公正的秩序。 其次,它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时代性质的要求。鸦片战争以后17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赖于中国精神,依靠于中国力量,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决定“中国梦”的实现会在光明前途中曲折前行,它既要承受一般大国崛起时所牵引的多方利益关系改变和国际格局变化带来的压力,更要承受与其他大国不同意识形态的压力。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与充分的准备。 认知“中国梦”应规避五种倾向 张书林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撰文说,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对“中国梦”的宣传阐释、教育导引、认知内化就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规避的倾向性问题,对这些倾向性问题,必须抓紧予以厘清并作出取舍。否则,就会对科学认知把握“中国梦”造成误导误判,进而阻碍“中国梦”的健康有序推进。具体而言,需要规避以下几种倾向: 一、规避对“中国梦”上行下效衍生地方梦、行业梦的倾向。 “中国梦”是凝聚全民族、全中国、全社会的高远理想,是一个整体、权威性的概念,不容许将其拆分和肢解,更不允许对其实用性地加以曲解。但是,当下在宣传阐释“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打着“中国梦”的旗号,上行下效甚至一哄而上地去阐发地方梦、行业梦、城市梦的倾向。这些地方梦、行业梦、城市梦的提出,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但从整体看,它们都事实上造成了对“中国梦”的肢解、曲解,破坏了“中国梦”的整体性、宏观性、全局性。 二、规避把“中国梦”等同于社会物质性需求满足之梦的倾向。时下,某些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满足社会物质性需求的过程,社会物质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程度标志着“中国梦”的实现程度。有效规避这种倾向,就应进一步明晰:“中国梦”是我们高远的精神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综合之梦。将“中国梦”等同于社会物质性需求的满足之梦,实质上是以偏概全,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三、规避将“中国梦”阐释为个人梦简单相加的倾向。现在有一种对“中国梦”的错误阐释倾向,那就是:把“中国梦”说成是个人梦的简单相加,是个人梦的集合体。“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没有个人梦,就没有“中国梦”。但是,个人梦并不等于“中国梦”,“中国梦”也绝不是个人梦的简单相加。“中国梦”虽然是与个人梦联系在一起的,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它集合了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的核心要求。 四、规避把“中国梦”与“世界梦”对立起来的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中国梦是内向性的,世界梦是外向性的。据此,有人就把“中国梦”与“世界梦”对立起来,认为二者各有其活动领域及边界,属于“井水不犯河水”式的各自独立状态。但实际上,“中国梦”与“世界梦”并不是互相对立、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对抗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伴共生关系,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关系。一方面,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我们追求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世界梦”的活水源头、前提基础、坚强后盾。另一方面,我们的“世界梦”又是实现“中国梦”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是我们的自说自话,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自觉地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中去审视它、定位它、推进它。 (李 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