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遏制财政支出转移混用乱象

□凌 波

  近期,广州市41个本级部门及下辖区在政府网站上公开2014年部门预算时,除“三公”经费外,不少还将会议费单独列入。记者发现,广州市本级各部门会议费预算总额巨大,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一半。一些区县、部门一年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会议费,有的甚至平均每天一会,一天要花费数十万元,引发了不少争议(5月11日新华社电)。

  作为全国首个主动公开公议费的地方,广州的做法值得赞许。但透过账目,惊人的会议费让人费解。比如,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预算晒出的会议费是2850万元,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据此估算,如果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的会议费超过11万元。

  近年来,随着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晒出的“三公”经费越来越少了,可是这账目惊人的会议经费,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筐”,难免让民众疑虑。会议费里很容易藏下“三公”经费的影子,比如开会要用公款吃喝、接待,要用公车迎来送往,你要把开会地点往外面挪挪,或许公务出国的经费也带上了。是不是“三公”经费削减下来后,又换了个方式在会议费里瞒天过海呢?就广州来看,已经暴露出一些借“筐”装经费的蛛丝马迹。

  会议费急剧膨胀,反映的不仅是会风问题。支出随意、混放的背后,隐藏着腐败新动向。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预算在“三公”经费出现趋势性下降的同时,“其他支出”却居高不下,被质疑为藏匿不宜公开开支的“筐”。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研显示,部分地方政府“其他支出”稳居预算第二位,仅次于公共服务支出,个别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甚至占本级支出的42%。还有,非基本支出的“三公”消费得到了削减压缩,但项目支出还有较大的水分。在部门的总支出中,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等基本支出是刚性的,想“报大数”套取更多财政资金几乎不可能,但项目支出这一块却大有文章可做。广州市32个市直部门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总额为39.6亿元,而项目支出预算就占了其中的72.61%,共28.77亿元。其中,14个部门项目支出的占比超过上述水平,有6个部门的项目支出占比超过九成(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按惯例,项目支出属于临时性支出的,一般情况下应远远低于基本支出,而有些地方的项目支出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近年来,很多地方“三公”经费呈现出连年下降的喜人形式。但是,整体行政成本却没有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关键可能就是所谓“做账的艺术”:招待费查得严了,会议费就多了;会议费查得严了,别的科目钱又多了。一些部门、单位的支出就像泥鳅,这里查得严了就往那里钻,政府支出相互转移、混用,说明相关制度设计留有缝隙。

  不管是会议费、项目支出,还是其他支出,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构成行政成本。考核政府官员,不能只看GDP增速有多高,还得看行政成本有多大;不能光看他创造了多少财政收入,还得看为创造这些财政收入花了多少钱。遏制乱花钱的乱象,亟需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将行政成本核算机制引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建立既注重结果又注重成本的行政绩效考核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