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剧照。 (记者 严龙 摄) |
本报讯(记者陈青)“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昨晚的逸夫剧院是“昆虫”们的世界,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到宁波,昆曲迷把剧院坐得满满当当,享受“百戏之祖”无穷魅力。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2004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走进剧院和高校,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爆满。昨晚在逸夫剧院的演出是第236场。 昨晚的观众以女戏迷为主,年轻的大学生、都市白领居多,统称女文青。“网上的说法是这样的: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昆曲。”作为“昆虫”之一的江女士痴迷昆曲艺术,“前几年在逸夫剧院看过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和《桃花扇》,上星期周秦老师来图书馆作昆曲讲座我也去听了,这次苏昆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宁波,怎么能错过?就是可惜不能欣赏到全本的《牡丹亭》,本来应该是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出。不过能欣赏精华版已经非常满意了。” 戏迷刘先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西方有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中国有汤显祖,他们共同生活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方是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是明朝后期,那时候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且《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相比罗密欧和朱丽叶更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罗密欧和朱丽叶以死殉情,汤显祖的笔下主人公不仅是梦里相见,最后还要活过来完成那段情。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也有不少第一次前来欣赏昆曲的观众,“以前就听别人说青春版《牡丹亭》怎么好,今天终于有机会现场欣赏了。”他们对音乐和服装赞不绝口,“男主演俞玖林的表演太精彩、太迷人了。” 被观众热捧的优秀青年演员、“梅花奖”得主俞玖林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至今,236场一场不落饰演“柳梦梅”,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场演出都是台上台下共同完成的,观众不同、剧场不同,不存在重复演出。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欣赏昆曲,演出美不美会给他留下直观的感受。”所以俞玖林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最好的状态,用最完美的表演来诠释这部经典作品。 俞玖林说:“对于‘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老师的初衷是用年轻演员吸引年轻观众,让古老的昆曲焕发年轻的生命,这些年下来确实如此。1998年、1999年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白发的为主,自从《牡丹亭》进了高校之后,年轻观众占了主流,他们不仅关注《牡丹亭》,更多地关注昆曲。”俞玖林介绍说,“今后《牡丹亭》的演出节奏将放缓,可能一年演10场,同时举办讲座、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效应将成倍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