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款中国产出口捷克的童鞋接连被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通报,原因为两款鞋的鞋垫和鞋身部位相继被检测出含有0.41毫克/千克和0.29毫克/千克的富马酸二甲酯(DMF),存在化学危害风险,易造成使用者严重的过敏反应。据了解,近年来因为DMF含量超标导致的我国出口轻纺类商品遭国外通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临时性管控转向永久性禁令 从2008年开始,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我国鞋和沙发等皮革类轻纺产品因含有DMF致消费者过敏事件,同年11月,欧盟发布我国首个鞋类产品DMF超标通报,接着欧盟通报我国DMF超标鞋靴、沙发等产品进入了高发态势,2009年共计86起,同比2008年的5起增长16.2倍。 近年来,欧盟对产品中DMF的限制逐渐加强,相关企业需提高重视程度。据了解,欧盟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分别发布2010/153/EU、2011/135/EU号决议,两次延长DMF禁用期限。直至2012年5月,欧盟发布条例(EU)No412/2012,将之前有关DMF可延续性临时禁令转变成永久性禁令,限制DMF含量超过0.1毫克/千克物品及物品的任一部件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禁令波及三重影响亟待破解 欧盟是宁波皮革及鞋类等轻纺产品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宁波地区出口纺织服装、鞋靴、家居、箱包、玩具等轻纺产品共计33.8亿美元,其中欧盟占出口份额近六成。富马酸二甲酯指令出台至今,已对宁波鞋类等轻纺产品出口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直接推高企业生产成本。企业为了达到欧盟制定的DMF限量要求,必然会增加相关测试、检验等环节的费用。此外,在干燥剂等原辅料采购方面,与含有DMF的干燥剂相比,不含DMF的干燥剂的成本要高出10倍,企业成本大幅提升,会蚕食微薄利润。 二是质量自控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宁波轻纺产品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自身普遍缺乏对DMF的相关检测人员和设备,难以对原料采购、皮革湿法工艺、半成品和成品等各个环节的DMF含量进行实时监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风险。 三是要求趋严普遍影响出口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随着以DMF禁令为代表的欧盟相关技术法规的频繁出台,宁波相关轻纺产品企业普遍感觉应对难度加大,放弃欧盟市场的情绪愈加浓厚,倒逼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对原本较为稳固的销售网络冲击巨大。 转型升级成打赢“DMF战役”关键 近两年来,随着禁令的逐步加强,检验检疫部门和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共同应对,我国因DMF超标遭欧盟通报的高发态势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难以禁绝。为此,输欧轻纺企业要做好打DMF预防和管控“持久战”的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应对: 一是持续关注法规,绷紧风险神经。及时关注、实时刷新欧盟技术法规中对DMF的最新限制要求,并借鉴通报案例中的典型原因,排查企业自身轻纺消费品中DMF风险点,将法规条款和经典通报召回案例转化为企业的风险数据库资源,放弃“一时之学终身受用”的思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把控关键环节。鉴于轻纺消费品材料种类繁多,防霉产品参差不齐,企业需加强输欧轻纺产品中DMF的质量管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原料供方合格评定,特别是加强对原辅材料、防霉剂中和皮革生产工艺中使用DMF的监控。 三是完善自控体系,寻求技术支持。输欧轻纺企业需加强同检验检疫等政府职能部门、高校、第三方检测机构寻求技术合作,共同开发环保健康、价廉物美的防霉产品和生产工艺,并加大产品中DMF的检测力度,确保产品符合欧盟限令要求,避免产品因DMF超标被通报召回引发的经济和名誉双重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