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峰 如今在东部新城核心区内已建成了近10公里的综合管沟,把绝大部分的市政管线纳入其中,过去的“拉链路”不复存在。至此,东部新城核心区8.5平方公里土地地下空间利用率近一半,并呈现出连片成网、系统布局的特点(6月17日《宁波日报》)。 城区“看海”,“马路拉链”,管道泄漏,地面塌陷……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地下问题”进入了频发期。但相比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垃圾围城等“地上问题”,“地下问题”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特别是地下管线种类繁多、重叠交错,管理体制不顺、权属复杂,导致城市“开膛剖肚天天有”,“缝缝补补又一年”,既影响公众日常生活和城市运行秩序,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地下问题”的根子在脑袋中。对新兴城市来说,“地下问题”容易解决。城市建设者也好,管理者也罢,需要认识到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规划时,尽力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把问题想得深一些,切实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 事实上,很多城市的“地下问题”是由历史原因积累造成的,犹如“顽疾”难以一下根治。据了解,城市地下管线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你也管,我也管,结果谁都管不好。这就需要对部门职能进行整合、优化,根据地下管网的不同属性,明确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联动协调。对于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责、执行失准的人,给予惩处,让不作为、乱作为者付出代价。 实践表明,无论新城区也好,老城区也罢,对于“地下问题”,只有建管并重,才能让城市建设品位不断提升,让城市管理成效更加显著。老城区“地下问题”确实令人头痛,但并非无解,我们可以在确保不再出现“增量”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对老旧管线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 地下空间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地下管道”被称为“城市良心”,只有对其实行标准化建设、系统化管理,使之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优化,才会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