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渚斗门车坝 |
|
运河宁波段 |
本报记者 陈青 “大运河申遗成功不是目的,保护大运河、造福后代才是目的。高兴之余,我们要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东风,集体有意识地保护运河,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因为后申遗时代要做的事更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博处原处长邬向东和我市文保专家杨古城对申遗成功后的宁波如何保护好大运河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邬向东多年来从事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工作,“中国大运河申遗是统一的国家文化工程,自2008年宁波参与申遗,大运河(宁波段)经历普查、遴选、规划、价值判断等,形成了宁波运河体系,由姚江、慈江、中大河、丈亭、虞余运河等构成大运河宁波网,运河保护形成一个包含市级、省级、国家级、世界遗产级的金字塔体系。当下我们要按不同的等级和对象对宁波大运河进行整体保护,而不是只限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段一点’。” 宁波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段一点”包括浙东运河虞余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和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其中庆安会馆是中国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两位专家认为,不管有没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波的运河文化遗产和海丝文化遗产一直是存在的,“申遗成功让这座城市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上升到更高的位置,而这是政府、社会、民众的共同认知,我们创造、拥有、保护的遗产不仅是宁波的,更是世界的。” 两位专家认为,宁波有了第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后,城市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必将促进宁波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城市带来新面貌,我们因此有了新的使命,要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运河,保护、发展、共享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两位专家提出的“集体有意识”是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民众有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正确心态和价值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世界文化遗产有系统的认知和准确的保护,全面宣传、明确要求、详细规划、持续保护,使遗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专家举例,“比如对承载了运河文化和海丝文化双重遗产的庆安会馆本身如何保护和利用?对三江口和庆安会馆整体环境如何保护利用?现在宁波区域往西、往北发展时如何与姚江、慈江等世界遗产走廊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上要有新的手段和新的模式。” 专家认为,“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历史性,还包括正在进行的当下。浙东第一街的中山路西段与省级文保单位西塘河是平行的,古代水上交通和现在轨道交通并合在一起;轨道交通1号线的西端就是运河的大西坝附近,而大西坝是当时进入宁波府城必经之地。世界遗产与宁波城市轴心是一致的。我们对运河的保护是世世代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