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瞿蓓:书墨雅韵中的幸福

  黄素华

  近日,甬城外办负责人赴上海拜会新西兰、瑞士、以色列、爱尔兰、智利等国驻上海总领事时,赠送的礼品中有一份特别雅致,那是我市女书法家瞿蓓的书法作品———扇面小楷。

  说起瞿蓓,她是一名典型的职业女性,工作节奏紧张而忙碌;但8小时之外,瞿蓓却转身成为浸淫在琴音香道书写作画中的古典女子,从容淡雅,其作品被省书协主席鲍贤伦赞为“书画俱佳”。观其小楷,秀丽清新中自有风骨,透出的是书写之人的宁静、典雅;赏其画作,工笔仕女或菩萨画像尽皆恬然、脱俗。

  或许不得不承认:世上真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做什么都能自如操纵,专心致志臻一定境界。于瞿蓓而言,工作、爱好可两不耽误,在瞬间实现转换,自然得如同迈腿走路一般:提笔即忘俗,充盈于她身内身外的,就只剩下“思接千载,神游大荒”的艺术入定了。

  回顾艺术之路,瞿蓓用“深入骨髓”来形容自己与书画之间的情谊。

  与明州碑林的缘分

  会面那天,小雨淅淅沥沥,瞿蓓在案上净手而坐,手势清雅而熟练,温具、置茶、冲泡、分茶、奉茶,普洱熟茶氤氲出袅袅茶香,柔和了那个捧茶细品却依然端坐如松的女子的脸容。“说起来,对书画的喜欢与热爱,或许是天生的吧。”瞿蓓话语轻柔,周身是一片静谧。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瞿蓓幼时的家就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亚洲最古老藏书楼———天一阁旁边。“南国书城”天一阁的脉脉书香,让这座城市平添了一份深沉而醇酽的文人气质,也给了瞿蓓最早的艺术启蒙。她觉得,自己对书画的感情“好像上辈子就一直在一起,却还不够,所以这辈子又辗转在一起了。”这份深入灵魂、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无名情感,却恰恰解释了为何年幼的她,在旁的小朋友只想着玩闹的时候,却愿意一个面包一壶水,整天整天地沉浸在天一阁的明州碑林里。那些或娟秀或遒劲或粗犷的碑帖让她沉迷感动。一笔一画如何传承转折,意蕴自成,小小的瞿蓓对此好奇无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天一阁中那些镌刻在石块上的线条启发了她的艺术细胞,让她走上了书画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几十年后的2013年10月,瞿蓓将自己的书画首展也放在了天一阁,“我是想着,用书法和绘画来向天一阁汇报,让它看看,它给予我的艺术启蒙开出了什么样的花。”那次书画展,正值“菲特”台风肆虐宁波不久,爱心满满的瞿蓓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一件书画作品进行义拍,所得12.8万元全部捐给了受灾最严重的余姚灾区。

  书画自古是不分家的。如果说,是天一阁的碑林激励了瞿蓓骨子里的书法因子,那么幼时女孩特有的梦想则让瞿蓓对绘画的喜爱一步步加深。

  “很多小女孩都曾有过‘闺秀情结’吧?就像公主情结一样,喜欢古时候大家闺秀的穿着打扮,精致的花样首饰、层叠漂亮的曳地长裙,环佩叮当、香风阵阵,就和现在小孩喜欢迪斯尼故事中的公主一样,想像之余憧憬万分,时不时地就会画几笔梦想中的美人。我就经常在课余画美人,还总是跑书店买仕女画的画册。那些画真漂亮呀,线条流畅优美,细密的线条就这么构成了一位位素香淡影、风姿绰约的古装仕女,让人心醉得忍不住跟着描画。有段时间,甚至连课本上的人物插画都被我改成了‘仕女画’。”回忆最初的喜欢,瞿蓓忍不住笑了,眼中满满的是真心热爱才有的光彩。

  因为喜欢,瞿蓓才会对能师从甬上名家何月桂习仕女画喜出望外。那时何老师的画室与瞿蓓外公家的院子一墙之隔,小小的女孩尚未有画案高,就已经踮着脚,着迷地看着那绵延委婉的墨色线条在四尺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幻化出一个个婉约仕女。年华悄然流逝,瞿蓓对书、画的热爱从未消减,她的笔墨益发娴熟。技熟之后,该琢磨着如何自成一体。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线条不仅是中国画的灵魂与骨子,更是书法的根本。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痴迷于此的瞿蓓勤练不辍。在继续增长画艺的同时,又苦练书法艺术,认真临写二王、米芾、赵孟頫、褚遂良、文征明等大家的法帖,并遍访甬上及省内的书法名家,如海绵吸水一般汲取着书法营养。悟性本高的她,很快“化蛹为蝶”,在书、画两道上同时崭露头角。从18岁起,她的书画作品即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书画展,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书法作品先后被香港贸发局原主席、九龙仓主席吴光正先生,路易十三中国区总裁韦一先生,有“香港兰桂坊之父”美誉的现任香港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盛智文先生等知名人士收藏。

  几个月前,瞿蓓得到了我市著名画家陈亚非老师的悉心指点,画艺更是日见精微。其近期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布局还是格调、风格,均面貌一新,更加清劲秀润。

  在画上,瞿蓓喜欢白描,近期创作和画展中的作品也多以白描为主。“中国画最讲究线条,特别是白描。而我也学习书法,书画二道本有相通之处,在此中更为得心应手。每写一幅字、画一张画,那些线条都能给我不同的感悟。我一直觉得,每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起笔即为新生,落笔就是结束。而不管绘画还是写字,都要心无旁骛,心静笔稳。就像我们的生活,不管做什么,都要全身心投入,放宽心神,才能有所得有所获。”

  很多时候,我们说“字如其人”,瞿蓓亦以为然。作品出于笔下,呈现于人前,赏析的不仅是作品本身,更多的还是透过作品看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对大局的掌握,甚而见到作者的品格、性情与功力。“我们的生活其实很多时候就像白描画,线条繁琐众多,你要有耐心,胸中自有沟壑,才能将纷繁的线条描成画。不能只着眼于细部,退后一步,高处审视,才能更好地整体布局。”画如人生,其言并不为过。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精华的集成性艺术。自古,文人墨客或名门闺秀,皆以擅长四项雅艺为毕生追求。而瞿蓓,其画中仕女优雅从容,佛像端庄慈祥;其字楷书清新利落,草书连绵劲挺;除此,古琴亦为她所钟爱。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古琴或许可称为古乐器中最有风骨的一种,代表着文人的气与度,更凝聚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价值,更能折射出操琴者的品格。

  “小时开始学的是古筝。后来大了,倒不喜欢古筝嘈嘈切切的,转而觉得古琴悠扬清汀,让人心静。”于是瞿蓓学了古琴,或是彼此心性相符,她入手极快。扬扬洒洒一曲弹下来,操琴者自是气度沉稳,安静若水,听曲者也随之静心忘烦,若有所思。听琴若读心,瞿蓓经常说,古琴可以静心养气,因此,空闲之时,瞿蓓总是燃起一枝香,演一首古曲,随后持笔挥毫,将心中所感尽付方寸之间。“写字或画画的时候,心思澄明,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微妙玄奥的自然之道。”或许于她,书画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线条的启与收,挥洒之间完成了一幅字或画,更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练。

  书情、画意、文心、琴心,这些很多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获得其一的精神特质,在瞿蓓身上却一一体现。不久前,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赵燕君挥毫写下“兰蕙桂馥”四字,作为对瞿蓓为人为书的概括。

  如兰花和桂花般沁人心脾,艺术与做人其实是相通的。瞿蓓认真地活着,认真地写着和画着,意在书画中,志在书画之外。其实在多年的书画之路上,瞿蓓也曾迷惑过:“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学了这么多年书画,究竟为了什么?”也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如果艺术只是小众者的圈内艺术而不能利乐大众,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大吗?即使个人的书画修为再高,却不能带给他人以人生的启迪和快乐,那么苦学数十年究竟有何意义?”

  瞿蓓一度受此困扰,心灵恓惶不已。直到数年前的某一天,她顿悟: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利乐有情”,在于以慈悲之心生发的力量,帮助他人,推动社会朝着和谐、美好前行。艺术就是这样的力量之一。一句话,艺术应该追求“众乐乐”的境界。

  因此,瞿蓓的书画作品在境界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充盈着一股如空谷幽兰般高远清雅的书卷气。其小楷,以二王、文征明、赵孟頫为根基,笔法娴熟、典雅清秀又富有灵气;其行草书,点画舒展流畅、结紧聚散、纵横飘逸,犹如小夜曲,轻松自如;其仕女画,纤柔艳丽、秀美飘逸;其佛教画,大气雍容,安详恬静。

  因了热爱,所以才更能体会和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与精髓,并希望让其他人也渐渐体悟到。瞿蓓近年来不遗余力做的正是这些事情。她在钻研书画之外,努力推动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她与志同道合者一起,精心策划出版了《天童道上》、《诗情湖西》、《风雅南塘》三本书,这是城市难得的文化记忆。“虽然付出力量有限,但我毕竟努力过了,这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