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是官场顽疾,“是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对官僚主义的危害,理论上大家全都明白,可是纠正起来却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最近读到《学习时报》一篇文章,提出的想法倒有一定可操作性。 发表于该报7月7日的《克服和纠正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对习近平的平民风格作了细致的概括和分析,认为他的这种新风主要是在生活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比如吃饭———吃家常菜。当年在正定县,他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当了中央领导后到各地调研,还是吃简单的家常菜、自助餐、大盘菜。 比如穿衣———穿平常衣。他穿衣简约随意,朴素大方,样式和质地都很普通,会议上常常不系领带,雨天考察时甚至挽起裤腿,今年3月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国宴,他穿的是改良版中山装。 比如住房———住普通房。2012年去河北阜平考察,住的是县招待所的一个小套间,16平方米,家具陈旧,瓷砖开裂。到河南兰考,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 比如出行———喜欢去群众中间。在庆丰包子铺与市民一起排队,在南锣鼓巷与老街坊拉家常,在兰州养老院给老人端菜送饭,在河北访贫时坑上盘腿而坐,与老大娘老大爷同行会自然地搀着他们的胳膊。 比如说话———说大白话。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讲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要自己选择;将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白话就是平常人说的话,老百姓喜欢听、听得进。 比如交友———交草根友。他不忘有“一饭之恩”的农民朋友吕侯生,与“草根作家”彻夜长谈,为当知青时的两位陕北汉子下厨炒酸菜,调中央工作后依然和浙江农民书信往来。他给群众的感觉是,亲切,随和,没有架子。 …… 习近平的这些亲民细节,与流行多时的官僚恶习形成强烈对比。官僚习气重的人,吃饭习惯于摆排场、比阔气,山珍海味,铺张浪费;喜欢穿名牌服装、提名包、戴名表,炫耀自己与众不同;出差住房要求豪华、气派,最好是总统套房,显示自己地位、身份特殊;交友则以私利为准则,眼睛向上、向富,“催眉折腰事权贵”,“谈笑有官商,往来无白丁”;习惯说大话、空话、套话,实际是一堆“正确的废话”;难得出行一趟,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见群众,怕见群众。如此表现,百姓厌恶反感,党和政府的形象和被信任感尽失。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官僚主义最典型的表现。习近平在“衣食住行”中彰显的平民风格,不仅是一般的生活习惯、简单的形象姿态问题,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昭示和导向意义。它反映出公仆的本色和对群众的感情,表达出决心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看作是对官僚主义习气的无声批判。他的行动时时提醒干部:我们本来就是人民的儿子,不是人民的老子;本来就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人民的老爷。 习近平的平民风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7月19日在余姚举行的“王阳明思想研讨会”上,有专家在阐述王阳明亲民思想时就指出,王阳明强调“为政者”要顺应民心,以民之好恶为好恶,并“将道德和伦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的平民风格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和尊敬,而且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所有干部效仿的标杆。仔细品味习近平的生活细节,还能从中领悟中央不断出台削减干部生活待遇政策的远大目光和良苦用心。 克服官僚主义如果很难,那就先从“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小事做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