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开发导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握“绿色扳手”

桥吊维修人员正紧张作业。

  时代新曲

  □ 史碧君

  “扳手”是维修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绿色”代表了环保与低成本,在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维修工人,他们从一滴油、一度电、一段钢等点滴开始,添“绿”手中的“扳手”,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紧握“绿色扳手”的故事。

  “旧物翻新”节成本

  在1700米长的海岸线上林立的20台桥吊,就是这群维修人员的“服务对象”,他们的职责就是使这20台桥吊保持“健康”状态,并且在“健康”状态下,尽可能做到低碳环保。

  “旧物翻新”是他们的拿手绝活,20台桥吊电梯导向轮每年更换不下300个,看着这更换下来的导向轮,维修人员们可不是一扔了之,这里面有着大学问,只要翻新已磨损的橡胶,导向轮就能继续使用了。

  橡胶翻新技术的普遍运用让维修人员们尝到了甜头,这不,他们又盯上了更换下来的旧滑轮,旧滑轮不同于导向轮,其主体是钢材。“橡胶能够翻新,磨损部分的钢材能否翻新呢?”这个念头一出现,维修人员们先是四处查找资料,积极寻求外援,向专业厂家寻求技术支持,然后进行试验攻关。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获得成功。此项翻新可延长滑轮使用寿命12个月,以翻新一只直径650毫米滑轮为例,其翻新成本比购置成本低2500元,可节省钢材68公斤。按一年翻新45只计算,全年可节省成本11.25万元,减少钢材消耗3.06吨。

  “精密计算”省材料

  桥吊的零部件都有使用标准和使用期限,使用标准是否能更改?磨损程度较低但超过使用期限的零部件是否必须更换?维修人员敢于对“标准”提出质疑。

  维修人员吴建坤发现,650米长的钢丝绳是桥吊作业的标准配备,当桥吊起升达到极限时,桥吊卷筒内的钢丝绳仍有不少节余,可不可以“裁剪”节余部分?这一想法提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适量裁剪是个好主意,可裁剪多少才能确保安全操作呢?这可是需要实际测量与数据来说明问题。

  按捺不住的维修人员首先拿出工具,测量卷筒直径、计算周长……结果很快出来了:可裁剪30米。维修人员立即将测算过程与结果与桥吊制作厂家———上海振华港机的专家进行了沟通,其准确性得到了对方高度肯定。不要小看这30米的钢丝绳,以钢材密度每立方米7.8吨、每年采购30根钢丝绳计算,裁剪下来的这部分钢丝绳可节约钢材5.4吨。

  “一次解决”争效益

  “一次性把工作做好就是最经济的”,这是维修人员的共识。为了将此落到实处,便有了“1830”。“1830”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四位数,而是大家对桥吊维修的承诺,也就是1次故障、8分钟到位、30分钟修复、0次返修。

  “1830”也成为大家利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维修水平的动力。在国内码头首创的“设备设施监控中心”成了实现“1830”的科技支持,因为监控中心堪称“智能医生”,能全面掌握每一台桥吊的“健康状态”。一旦桥吊“生病”,监控中心都一目了然,甚至系统会提供“治病良方”供维修人员参考,有些“小病”甚至还能通过远程控制直接修复。

  除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维修水平,作为维修人员,少不了自身操作技能的提升。他们将日常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和维修经验进行梳理与整合,《桥吊程序化文件汇总册》《桥吊典型故障分析》等“教材”纷纷出炉。翻看着自己参与编写的“教科书”,大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还不够,年轻的维修人员又开始琢磨如何制作新的“教材”,“我有摄像经验”、“你嘴皮子遛,你来配音”、“他会视频剪辑”……几个年轻的维修人员一合计,居然从导演到后期制作的负责人都落实了,大家立刻分头行动。“老师傅”们纷纷“出镜”,在镜头前传授、讲解维修的技术。有了这些亲手“量身定制”的“教材”,大家的操作技能当然在不断地提升,也真正地将“一次性把工作做好就是最经济的”落到了实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