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唐诗做的拼图游戏

———读《唐诗风物志》有感

  章亚芬

    在中国式的启蒙教育中,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背“春眠不觉晓”、“锄禾日当午”等唐诗了。尽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理念在民间流传甚广,可背出唐诗从来就不等于真正读懂、读透了唐诗,更毋宁说是了解唐代文化。唐诗这一中华历史上的文学艺术高峰,绝对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大唐那个诗歌鼎盛的国度里,形形色色的人写着形形色色的诗。学子们能凭借“行卷”之风,自我推荐,希冀着“朝为布衣,夕为卿相”的功名梦境成为现实。落魄文人也可通过在诗板、诗屏上留下的锦绣佳句被慧眼识珠者看中,从而受到举荐,青云直上。可惜我们今人看唐诗,多是摘字寻句,一味探究诗文背后的政治环境、历史情由。殊不知那些五言、七律背后还有更为广阔的生活,不管是位高爵显的贵胄名宦,还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他们日复一日的市井生活都被同时代的敏感诗人们收入笔下。岁月穿梭,朝代更迭,时间的沙漏之下,一切不寻常也终将变得寻常。也许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岁月流走,生活依旧。好在还有有心人写出了《唐诗风物志》这样从诗歌视角书写唐人世俗生活的书来,解析咱们的唐代先祖们在红尘中的经历和智慧。

  《唐诗风物志》的字里行间始终弥漫着古人趣味。作者从卷帙浩繁的《全唐诗》里归纳了“花事、鬼灯、霓裳、饕餮、伐鼓”等九个专题,以绵密精致的笔调写出了千年之前那个物质和精神皆达到辉煌时代里特有的民间图景。作者写唐代女子高耸的发髻上反复点缀、极尽装饰之能事,所谓“玉蝉金雀三层插”,由此还联想到如此精美的首饰定然价昂:“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而谈到唐朝工作制度中的官员值夜制,竟没有想象中熬夜的劳苦,相反,简直是闲适得很,尤其用诗歌描述,那些夜晚简直是旖旎动人:“灯明公树色,茶煮禁泉香”、“我来尚有钧天会,犹得金樽半日尝”、“宫楼三声知半夜,好风良月满松筠”。描绘中带有钦敬,满溢赞美。但作者也不讳言那些并不令人称道的唐朝特有现象,在“梅妆”一节中就提到唐代多妒妇的现象。比如“花钿”的由来一说源自宗教。另一说则是唐女多妒,家中婢妾服侍时稍有不周,正室妇人便行打骂,婢妾为遮掩脸上伤痕,无奈贴起了花钿。盛唐富庶而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之余,在饮食方面也多有用心,并赋予了食文化很多审美意趣。唐人很热衷于写食物和器皿的搭配:“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另外,作者还兴致勃勃地说到了圣人不喜的怪力乱神。因为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恰恰反映出唐代诗人非同凡响的想象力。“诗仙”李白自不待言,“诗鬼”李贺在这一方面和前辈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像“羲和敲日玻璃声”、“天河夜转漂回星”、“鬼灯如漆点松花”这样瑰丽的句子在他笔下比比皆是。唐代文化郁郁勃勃,对同时代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作者将唐代奇闻笔记、志怪小说中的故事和东瀛民间的怪谈传说相比,剖析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以唐诗为切入点,进行历史、政治方面宏大叙述的书籍历来不少,《唐诗风物志》的独特之处是它另辟蹊径,屏蔽掉了严肃面孔的官方立场,用唐人自己书写的诗歌来反映当时市井的俚趣,也从今人的角度去追溯千年之前芸芸众生们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从而显现那个时代人们的襟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写这本书的目的非常单纯———“用一部《全唐诗》,用那近5万篇不同唐人写的日记,做一次拼图游戏,拼出一个有心跳有呼吸,会痛会闹会蹦会跳的唐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