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除“遗羞”别忘铲掉媚官心态

□孟木二梓

  “大老虎”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相比中国石油大学遮挡题字落款的“温和”做法,各地对于落马官员“墨宝”的处理方式显得更为直接,哪怕是刻在石头上,也是一个字:铲(8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官员落马,其风光无限时所题的“墨宝”,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种耻辱的标记,是为“遗羞”也。既然是“遗羞”,再让它在大庭广众之下张扬,难免会让人指指戳戳,甚至产生“没有划清界限”的误解。把它们清除掉,一则可以遮羞,二则能表明自个儿的立场,自然无可厚非。

  但为什么官员的“墨宝”能大行其道呢?有分析称,一是有官员热衷题字题词的传统。二是有些官员的确喜欢书法,到处留下“墨宝”完全是兴趣所致、个性使然。三是以此作为捞钱的手段,既隐蔽又文雅,还名正言顺。这些分析非常中肯,但笔者以为,把“墨宝”满天飞只归咎于官员并不公平。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有下面的人逢迎拍马、刻意营造官员“墨宝”的市场,官员的“墨宝”又怎能“走俏”呢?官员“墨宝”之所以能遍布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和大街小巷,与社会的媚官及拉大旗作虎皮的心态不无关系。在一些人看来,向官员索要“墨宝”正是巴结领导的好机会,有了官员的“墨宝”,不仅能显出与官员“非同寻常”的关系,甚至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有了炫耀与进步的资本。

  所以,在清除官员“遗羞”的同时,更应该铲掉媚官心态这种官员“墨宝”生存的土壤,让不用官员的“墨宝”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杜绝官员落马后如何处理“遗羞”的尴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