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开发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3月,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苛的劳务派遣新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北仑一些劳务派遣企业正在积极应对

压缩派遣业务 转为服务外包

□ 本报记者 俞慧娜 通讯员 张晓晶

  导读

  今年1月,继出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后》后,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苛”新规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发布,并于3月正式实施,过渡期两年。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规的出台,在北仑人力资源从业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政对劳务派遣业影响几多?”、“在新规的法律框架下,人力资源企业的出路何在?”在新政下,许多企业开始谋求转型。

  今年3月,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苛的劳务派遣新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北仑一些劳务派遣企业正在积极应对

  结束了近2个月的上岗培训后,宁波众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员工小陈,正式被派驻到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10086呼叫中心从事话务接听工作。与以前所不同的是,小陈的身份不再是派遣工,也不再接受对方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所有工作事项直接与一同派驻的本单位主管沟通汇报。

  “换句话说,这一次,我们不仅仅是‘出人’,而是承担了对方的10086接听业务。与小陈一同过去的除了话务员,还有业务主管,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众信公司负责人蒋宏光告诉记者,这也意味着他们与移动公司的合作正式从劳务派遣转型为服务外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后,许多涉及劳务派遣业务的人力资源企业开始学习新规,探索新的出路,更有不少像众信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转型发展,谋求新的突破。

  劳务派遣业务量将逐步缩减,但不会影响人力资源总业务量

  “新规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用人单位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上做出明确的限定,即: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工数量,使用的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众信公司负责人蒋宏光说,目前,他们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缩减劳务派遣业务量,转而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招聘、培训项目的开发上。

  “北仑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劳务派遣业务量缩减了,势必会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因此,在北仑市场,人力资源的业务总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王俊辉说。

  据北仑区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北仑新区(北仑区、开发区)共有89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获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人力资源从业企业有59家,除5家没有开展业务外,其余54家向123家用工企业派遣劳务人员13947人。

  宁波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信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规对“三性”岗位的明确界定以及对派遣工数量的限制,毫无疑问会缩减劳务派遣业务量,对于人力资源业务总量影响不大。但是对于规范发展和多种业务并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来说,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及时从向“人头”要效益转变为向管理要效益,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新规倒逼企业优化业务结构,转型发展,拓展新路

  “不过,新规的出台,对劳务派遣企业来说,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激励。”陈信宇说,新规的出台无疑在倒逼企业去思考创新、转型发展。记者走访发现,区域内许多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今年3月,就在新规正式开始实施的当月,众信公司就与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前者承揽了后者的10086接听服务。经过一系列的前期筹备,6月1日众信公司正式开始为对方提供服务。

  无独有偶,新规出台后,宁波鸿睿人力资源公司也将他们与一家快递公司的合作从原先的劳务派遣“升级”为服务外包,承揽了快递公司中转站的装卸、分检、搬运等业务。“转型发展是人力资源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规恰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公司总经理王俊辉说,事实上,公司早就在谋划转型,因此,新规出台的次月,他们就签下了这个合同。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晟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面对新规,另辟蹊径,做起了技术服务。“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招募了20余名管理、技术、产品设计及IE工业管理师,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工艺改进、机台设备维修维护、效能提升等技术服务。”该公司总经理王超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2007年就进驻北仑,以劳务派遣业务起家的企业———宁波威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对劳务派遣还是情有独钟。“除了不得不缩减新规要求下‘超标’的派遣业务,我们将致力于做精派遣业务。”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开发的拥有一技之长、着力解决企业专项问题的“人才派遣”项目颇受区域内企业欢迎。

  截至7月底,宁波威琅公司员工派遣总量在6000人上下,派遣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量也在六七成。“除了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保、发放工资,这几天,我们还在制定派遣工关怀和培训方案,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这位负责人说。

  认真梳理,量体裁衣,从单一职能向多重角色转型,需不断克服困难

  “派遣转外包、开发新业务等并没有预想的简单。”蒋宏光说,自承揽了浙江移动分公司的10086接听业务后,他就感到肩上的压力大了很多。“以前做派遣,只需按照用工企业要求输送派遣工,并按时做好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事务性工作就好,虽然利润不高,但收益比较稳定。改为服务外包,意味着同时兼起了生产经理、品质经理的职责,对公司的考核也变成了接听率、客户满意度等业务指标,完成不好就要被扣款,不抓好业务质量,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亏本。

  宁波弘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纪坦言,转型路上,对他们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税收问题。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劳务派遣收入营业税按照差额的6%征收,服务外包则需按照全额的6%。那么,增加的税收由谁买单呢?这又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虽然有难度,但找准自身熟悉的领域,慢慢拓展,还是可行的。”蒋宏光说,目前,他们就将拓展服务外包的领域锁定在比较熟悉的通讯、银行、电力这三个行业。在加大引进这些产业领域技术、管理人员的同时,加强了员工培训,并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与此同时,他们正积极与中专、高职类院校进行合作洽谈,计划以合作办班的方式增加技能人才储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大要素:资金、人才、技术。”在陈信宇看来,人力资源企业转型有困难,但潜力也很大。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来说,优势在于人的招募和管理,而技术又是依托于人。因此,人力资源从业企业若能积极储备技术、管理人才,认真梳理,找准自身定位,还是大有可为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