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生命之上寻找灵感

  沈春儿

  最近着了魔一般看日本作家的小说,无意中听从一位朋友的推荐,认识了这样一位建筑师———中村拓志。我不懂建筑,此刻却对这部《恋爱中的建筑》爱不释手。“建筑设计”这个似乎离我生活异常遥远的词汇,竟然深刻地切入我的内心,因为在这本书中,它温润柔软,贴心贴身,有着异乎寻常的力量。 

  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自然是它的题目。“究竟当初为何会将‘恋爱’和‘建筑’联系到一起呢?建筑师常常把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用有点难懂的理论或哲学来解说。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设计方法或者构想,却很少提到如何让住户接纳一个新的建筑。对此,我是这么想的:相比各种主义主张,通过与建筑接触得到的感性体验与语言之中,才蕴含着连接社会的力量;在讨论建筑与人的关系时,应该摆脱高谈阔论,以不介意使用拙劣语言的心态来思考。恋爱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普遍存在的思想之一。我的目标是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作者在前言中这样阐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为了让人对他所设计的建筑产生一种亲近感,并且让这种亲近感变成一种双向的交流,中村拓志行进在一条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推陈出新的路上。对于建筑选址的思考、建筑架构的设计、装修材质的选择、色彩和灯光的搭配种种因素,他着眼于人的需求,也关注自然和人的协同与和谐。五章内容,各有侧重,但离不开两点:一是人的肉身需求和精神需求,二是尽可能让建筑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谐共处,尽可能减少破坏和消灭,尽可能营建让人的需求与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和融相谐的建筑世界。于生命之上寻找灵感,这就是中村拓志的建筑世界。

  “穿过小门,稍稍弯腰,向前迈出一步,穿过入口。抬头的同时,视线向上移,心中便涌起一种特殊的豁然开朗。”这是他设计的一个小型美术展览馆的入口的介绍。应该说,刚刚读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始终没有办法理解他的这个理念。日本建筑,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普遍没有中国传统建筑深宅大院气宇轩昂的特色,或许是因为地域的局限,日式建筑物普遍“玲珑”。这样一来,这个设计难道无甚特色可言?“建筑介入和影响人的行为,定会由此而生成一种新的空间体会以及它所伴随的特殊感受。所以,这个美术馆的入口为了避开树枝而倾斜,并且其高度只有1.7米左右。穿过树枝以后进入的空间,因为高度不受制约所以一气拔高到6.2米的天花板上。”原来如此!入口处,为了对绿树的伤害降至最低,让人们对即将步入的艺术殿堂低头致礼;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人们放下头衔,放下一切外部包装,然后进门,舒展自己的身心,极目在空旷敞亮的画的世界,以最质朴纯真的心境与美邂逅。类似的思维还体现在树屋的设计上。这树屋是一处集体住宅,因为有太多超过15米高度的绿树,让设计师一时为难了。他觉得,砍掉这些树,定会遭到报应———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所有理念和行为,值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不是吗?

  在灯光下轻轻翻阅这样一本书,似乎在品一杯新沏的龙井。文字中的建筑因为中村的娓娓解说变得亲切近人,所配插图,色彩典雅,拍摄角度切合书中的重点,图文对照,如同孩子看绘本,让我这样一个完全的“建筑盲”看得兴味盎然。最喜欢第四章《潮湿最美妙》这个设计。设计师寻觅到了冬日窗上的露珠这个灵感,用磨圆了棱角的碎玻璃珠混杂在混凝土中进行墙面的装饰,巧妙地利用水力冲洗,让玻璃珠凸显,在光线下如露珠般晶莹。如果仅有设计,仅有施工,那看到的仅仅是一小群人。中村通过这样一本书告诉了我,告诉了我们,建筑可以有多美。他还告诉我们:“照明,并不是用来照亮空间的东西,而是制造空间的东西。”他设计的光线让东京新大谷酒店的水晶玻璃商店成了一个梦幻的光影世界。他还说:“送别之人的心情是在跑道上面的,这个送别的空间,需要的是连接和牵挂,而不是阻挡和切断。”所以,他设计了东京国际机场星空一般的送别展望台。

  将“恋爱”的柔情与热烈和“建筑”惯常的硬朗与冰冷联系起来,是本书最特别的视角,是作者最重要的建筑设计理念,是深深扎根于他每个项目的观念内核。其内在,就是对自然的关注,对所有的生命以及他(它)们的需求的尊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