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山港区集装箱泊位施工现场。
|
8月22日,记者在梅山港区看到,5座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泊位拔地而起,一字排开的桥吊正繁忙地进行装卸作业,不远的堆场处,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整齐排列,眼前的景象表明,这里已经成为一座集装箱吞吐的良港。 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卓先告诉记者:“梅山泊位工程于今年6月建成,它顺利建成的背后凝聚了整个建设团队的辛劳付出。整整六年时间,他们破解施工难题,从细节入手,为泊位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梅山泊位工程竣工后,仅1号2号两个泊位一天就可以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近5000个标箱。” 盯牢细节,地基处理时夯击的次数被纳入有效监管 梅山保税港区1号至5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3.82亿元,涉及施工人员近千人。面对如此大的摊子,保证施工进程的透明和强化监理成为了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梅山项目部考虑的重点。为此,项目部率先在宁波港工程建设中引入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联网机制,将工程的每一步都展现在明处,杜绝暗箱操作。 公司副总经理张卓先告诉记者,以往由于工程建设牵涉面广,流程长,建设投资变动不能实时监控,为此,从2011年开始,他们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每一笔费用变更情况做到事前申报事项、事后申报费用并实时放到网络平台上,哪怕只有数千元的联系单都必须有据可查、合理合规,跟踪审计及时签证。 “阳光下监理模式”的开展也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实在的效果,截至5号泊位竣工,工程投资被严格控制在项目批准概算内,整体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再比如具体的施工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在八个重点区域安装了高清监控探头,施工现场的一举一动实时反馈到项目部,其中两个探头直接与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接,在监理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两双眼睛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得到了有力的控制和保证。 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杨吴礼,对于梅山项目部引入的视频监控设施颇为肯定,他说:“以往通过人力不定期的检查难免存在盲点,如今24小时察看,全天候检查,譬如地基处理时强夯夯击次数不足等人为影响被第一时间发现并排除,工程质量有了双保险。” 集思广益,合理化建议就节约了三千多万元 工程保质保量的同时,如何提高效益,将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成了梅山项目建设团队考虑的又一个问题。他们决定发动团队每一个人献计献策。 码头工程少不了桩基,一个泊位至少需要几百根桩,但是海底泥层高低起伏,如果桩顶超出设计标高,需要后期人为截桩削平,费时费力,然而,在梅山3号泊位开工建设时,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虞红海及时发现了在梅山建设码头工程一个隐藏着的优势。“这里属于海积平原,地势较平坦,从1号2号泊位的建设情况来看,海底泥层起伏较小,可以通过试桩的方式来检测桩基持力层受力情况,换句话说,只要成功打上一两根桩,这片区域剩下的几百根桩可以根据获取的参数合理缩短桩长。” 建设团队提出上述建议后,很快得到了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及设计院的论证认可,在2012年开建3号泊位时梅山项目部决定试桩,尽管经过精密计算,但虞红海当时还是捏了一把汗,一旦试验失败,浪费成本不论,还将致使整个码头返工误期,幸运的是,通过试验监测结果分析,疑虑被打消了,最终“试桩方案”被沿用到3号至5号泊位,累计节约费用约688万余元。 小改动带来的大成效,刺激了每名团队成员提建议的热情,不久后,土工格栅优化建议、排水沟改暗沟、联锁块边角块定制、道路板块传力杆优化建议、工程沉降预控方案、强夯排水方案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接踵而来,据梅山项目部统计,所有的建议累计为工程节约成本约3500万元。 推而广之,标准化操作规程成了我市行业内的参考 2012年9月,正当梅山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进行过半,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施工现场举办了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会上,由项目部制定的操作规程被与会各方争相传阅。一个基层建设团队的管理守则受到如此好评,在整个宁波港集团内还是首次。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国荣道出了其中缘由,梅山集装箱码头工程作为浙江省重点示范工程,以及宁波港力争实现“超越2000万标箱、超越釜山港”的重要阵地,该工程建设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程序,将管理要求细化到施工的每个步骤,用形象的标准代替了过去重结果、轻细节的建设思维。 作为梅山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一些成熟的施工工艺引入该工程,如道路堆场水泥稳定碎石机械摊铺、联锁块堆场面层与跑道梁接茬处异型联锁块等改进建议都是首次出现在施工操作规程上,明确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