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塘老街

鲍静静

  【甬城风物】

  十年前去云南丽江古城的时候,逛得不尽兴,去年买了本《丽江的柔软时光》,算是一补十年相思之苦。此书里,除了彩页里的故事、民俗、饰品、特产、店铺、游线,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噱头,那就是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受此影响,立地转念:去丽江,目的无非是寻找一种美好的心情。那么,如果我本身就已拥有了这样恬淡闲适的情愫,看什么都心存无功利的小清新的审美与心跳,那么不去丽江又何妨?

  今天,在南塘老街的所见所尝所感就实地见证了这一点。以前一直钟情一句话,美景要看与谁一起同观。如今,要把这句话改一改,逛店要看你怀着怎样的心情。

  去年,还在张灯结彩的年味里,我就揣摩过脚下石板上的凸雕蝙蝠、鲤鱼、荷花的寓意,今宵再次路经梅龙镇糕团店,穿过卖豆酥糖、油馓子的长长队伍,我看到宁海特色店有卖萝卜丝“油炖”的,不由回想起以前爷爷常常做给我吃的。

  一想起过往,思绪就难免翩跹了。我脚下的这一块土地———南塘,历来是宁波的外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隶属城乡接合部,应该是市井味最浓的地方。我眼前这一溜的店铺,该有酿酒的、卖浆的、玩杂耍的、唱宁波走书的、开药材铺的、开茶馆的、打铁的、修碗的。像武松打虎后走街,武大郎卖烧饼,潘金莲推开帘子竹棒刚好打中西门庆的头,都该发生在这样的街上。

  心事想想,街逛逛,一转眼,先生与我已在吴记面结店对面发现了菠萝饭。

  一上楼就感觉丽江味扑面而来。四周的墙上挂着书画,楼梯口点缀着木窗棂。目光透过竹编麻织的球灯,不必说临街的木质玻璃面餐桌,家纺的纸巾盒,吱吱呀呀作响的雕花方格木窗,窗外青石砌的墙,原木裸露的酱褐色椽子与大梁等陈设、景观让我目不暇接,也不必说墙上挂着南塘老街拆迁前的黑白照片流露的岁月痕迹,临窗的白壁挂着的装饰上游、利群香烟壳的紫红色木材质地镜框洋溢着的人间烟火味,单单在中间的活动区里,旅游、养生、鉴赏、书画、文学、历史类书籍,免费的热姜茶与苔粉花生米,香薰、毛笔、麻球、睡莲等小工艺品,梁上垂下的袖珍绛红的香蒲篮,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欢喜。

  世上的人往往买椟还珠,我等岂能免俗?还在痴痴地想,如果让我点曲,我会选择什么旋律?这时主角菠萝饭已悄然登场。半边菠萝,挖空部分是黑米粥,里面镶嵌着黄龙玉般的菠萝,清香扑鼻,淡淡的甜味,悠悠的酸味,与袅袅的热气相交相融,配姜茶,就花生,味儿很正。先生立马感慨:“好地方,要多来几回。”

  如果,对面店铺的窗户也开着,那么相距咫尺,临窗互观,可能就多了一份明清亦或民国时代市井的喧嚣。如果入夜时分,配以沿街的灯笼,那么对不住了,权且让我把楼下如织的游客当做秦淮的河水,而我等正是游艇边上享受着清风与明月的食客两位。

  幸亏,有仿真花卉的工艺材质提醒我,同时15元一份的价钱也让想入非非的我尘埃落地,接点地气,原来这里真的不是秦淮,更不是丽江,而在本土甬城南塘老街的一家粥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