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新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结合宁波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应当如何适应新常态,促进宁波经济在新阶段的新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要正确认识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剌激政策处于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正确判断。以新常态来表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正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何谓新常态?常态意味着是一种相对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的发展状态,而新则意味着与过去的不同。笔者理解,新常态的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从持续高速降至中高速,具体来说,增速从过去长期8%以上,适当降至7.5%左右或再低一些。对速度的追求将让位于结构优化和运行质量提高;二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能源、原材料等物质资源和土地、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为主导,转向以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及产业结构优化为主导,科技进步和管理改善的作用更加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上从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低产出的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向低消耗、高产出的高端产业转移,从缺乏竞争力的中端生产制造环节向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流通分配环节拓展,从市场潜力有限的传统产业向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转移,特别是将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新兴产业;四是需求结构上从以出口和投资需求拉动为主转向以有效消费需求为主拉动,不再偏面追求净出口的不断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高速增长。有效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将成为拉动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生活消费和公共服务投入的比重将不断上升;五是从运行的表现来看,潜在的风险和矛盾将逐渐显化,过去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会在新常态中不断暴露,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充满风险和挑战,但能够通过各种举措逐步化解和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会有波动,但不会改变稳定向好的长期趋势。 新常态要有新转变 新常态有着新背景、新条件和新特征,新常态的新必然要落实到变,通过变化来适应新形势、新背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着力推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一是理念要转变。在新常态下必须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和目标,不能再简单地将增长速度将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而要把目标确定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实力增强、整体结构优化上。从本质上讲,增长速度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标。速度的快或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结构。如果运行高效率、结构最优化、资源消耗少、有效产出多,即使速度稍微慢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如果运行效率低、结构不理想、资源消耗多,即使产出再多,速度再快,也不可取,因为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新常态就是把速度适当降下来,效率和效益不断提上去,结构不断得以优化,资源能够节约利用,环境得以有效保护的一种发展状态。 二是目标要转变。在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当进行转变。经济建设要为社会发展服务,要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作为最终目标。在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仍是最重要的任务。但经济建设是手段,通过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成果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讲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地方政府层面经常把经济发展当作目的,考核政府部门政绩总是把GDP放在第一位。在新常态下应当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应当把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三是模式要转变。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能再延续过去那种依靠大投入、大消耗带来的大产出、高增长,而必须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依靠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少地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对大气、水源和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使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持和谐、协调。在新常态下,科技、教育和文化显得比物质资源更为重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成为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是结构要转变。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必须实现战略性的转型升级。目前以重化工业和传统消费品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太大,同时这些产业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废物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样的产业结构持续下去,我们的资源供给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同时,由于二三十年来这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部分产品类型已趋于市场饱和,乃至过剩。这些产业在国内各个地区同构现象十分严重,内部竞争十分激烈。国家产业政策将会更加严格地对这些产业进行控制,并逐步淘汰一些过剩产业和污染产业。下一步我们必须要致力于发展更有科技含量、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推进原有产业的技术更新。 五是体制要转变。在新常态下,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从而要求我们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政府将从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经济活动的服务者。政府的运作方式将从以行政管理权力行使为主向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公共服务为主,无限政府将转变有有限政府。企业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各类企业将在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自我发展、自负其责。市场机制在企业之间的资源分配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居民家庭作为最主要的消费者和劳动力供给者,将享有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服务,享有更加充分的信息资源,拥有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新常态拥有新机遇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会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但也会拥有许多新的机遇,当前我们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认清形势背景,摸清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抢抓发展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按照经济规律推进科学发展,按照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在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 一是信息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加快的机遇。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期,只要我们能够跟上新兴科技革命的步伐,就会有更多赶超先进的机会。二是城市化带来国内市场扩大的机遇。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各项配套政策也已陆续出台,特别是前不久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给予了城市化一记强大推动力。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出现快速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拉动力。三是全球化带来对外经济关系拓展的机遇。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会继续推进,这有利于我们搭上国际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的快车;四是工业化带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将从中期向后期迈进,只要我们能抢抓转型升级的机遇,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五是市场化带来经济活力增强的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要求的体制,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就能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潜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持续稳定的良性轨道,就能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 在新常态下,宁波经济发展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有着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是拥有优越的海洋经济优势,特别是港口资源优势,便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二是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配套,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已初步建立起市场体系,包括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机制发挥有效作用有了起步;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领先,政府服务能力相对较强,拥有81890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经济发展的环境相对优越。但是,宁波的下步发展也存在短板,特别是中心城区的规模和功能不强,在科技、人才、商务资源等方面还较落后。只要我们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新常态下发展的潜力仍很大。 新常态应有新对策 在新常态下,有着新的背景、新的变化、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研究新的对策。新的发展对策必须立足于宁波自身条件,立足于新形势和环境,要充分发挥固有的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以突破,以不断提升宁波的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在当前应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更要在自身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领域实行先行先试,争取改革试点工作。如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市场体系,提升商贸业态上进行探索,在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创新,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上进行创新,使宁波的市场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金融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用诚信体系规范企业和个人在资金借贷中的行为,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等。体制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发展新常态的治本之策,要作为战略重点来抓。 第二,要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在新常态下,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已经改变,过去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出台的一些应急政策,已经不再适用,有的不能再用,就有必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进行适时调整。要对现行的地方政府政策进行认真疏理,不适用的政策要果断予以清理和调整。今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将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间接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企业的政策,将更加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要致力扩大对外开放。在新常态下,全球化进程会进入平稳推进阶段。但是,我们仍要积极融入到全球化之中,要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必须抓抢世界新技术革命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交流与合作跟上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宁波作为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极佳的对外交流地理条件,也有着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悠久历史,应当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先锋。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有从外贸为主到外资为主,再到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为主这么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目前对外开放已逐渐步入到以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为主的第三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应当把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作为战略性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对外投资与合作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来带动外资和外贸,来促进我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四,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在新常态下,必须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推动生产经营环节向高端延伸,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特别是一些加工制造业,要进行规划布局调整,实现集聚分布,集中管理,统一治污,既促进产业合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更新,逐步改造老工艺、老设备,逐步淘汰过剩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第五,要着力开展城际合作。在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区域中心城市和经贸节点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实现借势、借力发展。在当前首先要加强与上海开展多方位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形成紧密型的经济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国家给予上海的政策能够在宁波得到延伸和覆盖,特别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要争取覆盖到宁波的相关区域。要利用港口资源优势,主动联系上海,合力打造亚太国际门户城市,宁波要力争成为国家门户城市的物流中心。要加强与国际重要港口城市和贸易节点城市的联系,要主动走出去投资、办厂、设点,结成紧密型的经贸关系,为贸易、文化和科技交流服务。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宁波的发展助力。 第六,要加强人才科学开发。在新常态下,人才将成为发展的最大动力,要着力加强和改进人才开发方式,把人才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着力改进人才开发工作方式,要逐步转变以引为主的传统人才开发模式,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新理念。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人才开发已过了人才数量绝对短缺的阶段,到了注重人才素质和专业对口,才为所用的新阶段。人才工作必须强调效率和适用性,这对用人单位和人才本身都很重要。许多人才政策应当加以修改和调整,逐步减少引进的优惠政策,增加人才实际贡献的奖励政策,真正形成爱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服务。 (作者为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