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建成的海上茶路启航地主题景观,位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古码头遗址
|
 |
日本高僧最澄带去的浙东茶籽播种在兹贺县近江坂本日吉茶园,为日本最古老茶园
|
 |
刘峻周在格鲁吉亚茶园留影
|
 |
2014年4月出版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 |
竺济法 宁波是举世公认的“海上茶路”启航地,2011年起,我市茶文化界又提出了“甬为茶港”新概念。 如果将视野打开,不难发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最近出访时高频率提到中外茶路、茶事;而包括我市在内的沿海、沿江城市正加紧规划“海上丝路”的宏伟蓝图。这一切,为宁波的茶文化探索提供了更宏阔的时代背景。 一缕茶香述古今。 宁波是无可争议的“海上茶路”启航地 茶叶、瓷器(包括茶具)是“海上丝路”的主要商品,因此,“海上茶路”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泉州、漳州、蓬莱、扬州、福州、广州、南京、北海9个沿海、沿江城市,正在联合将“海上丝绸之路”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宁波是其中的重点城市之一。在9个城市中,谁是“海上丝路”始发港或启航地较难认定。 与“海上丝路”一样,“海上茶路”同样是由多个沿海、沿江城市组成,非常难得的是,宁波作为“海上茶路”启航地,早在2007年就得到了海内外茶文化专家、学者的确认。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种有茶叶(包括投产茶园或观赏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其中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发生在宁波。 唐贞元廿一年(805年),到浙东学佛的日本高僧最澄,携带天台山、四明山的茶叶、茶籽,从明州(宁波)回日本,这是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最澄将带去的浙东茶籽种于兹贺县近江坂本日吉茶园,那里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唐、宋时代,明州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茶叶、茶具、丝绸等物产源源不断输出世界各地。宋代明州设高丽使馆,专事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官方往来及海上丝、茶等贸易事务,今遗址尚存。 宋代以后,明州与日本、高丽海上贸易大增,官方和民间贸易极为活跃。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宁波已造出两艘当时世界吨位最大的600吨级“神舟”,主要用于官方海外贸易。 清光绪年间,时任宁波茶厂副厂长的刘峻周,受俄国皇家采办商波波夫邀请,带领12名茶叶技工,在宁波采购了大量茶籽和茶苗,经海路到格鲁吉亚种茶,获得成功,开创了近代宁波至格鲁吉亚、俄罗斯乃至整个独联体的另一条“海上茶路”。晚清时期,通过宁波口岸出口的茶叶,尤其是绿茶,仍有全国茶叶出口半壁江山之称。 当代宁波港仍为全国茶叶出口主要港口,尤其是近年每年出口12万吨左右,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三成以上。 宁波还有举世闻名的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和清代玉成窑遗址。茶具也是“海上茶路”的主要商品。 2007年-2013年,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先后四次召开“海上茶路·甬为茶港”国际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公认宁波为“海上茶路”启航地,并于2013年通过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 2009年,在市区三江口古明州主要码头遗址,建成了“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主题景观。景观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一个主碑、四个副碑、茶叶形船体和船栓群组成。主碑上的“海上茶路启航地”系宁波籍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的集字,刻有中、英文碑文。该景观使无形文化遗产成为有形实物,成为“海上茶路”包括“海上丝路”难得的建筑景观之一。 今年4月,《“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结集出版。该书汇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60余篇文章,近43万字,是首部关于“海上茶路”的公开出版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为该书作序《“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珠联璧合》。在沿海、沿江城市正在规划“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之际,该书将成为专家、学者研究“海上茶路”和“海上丝路”难得的文献。 “甬为茶港”与“海上茶路”相辅相成 2007年杭州市提出的“杭为茶都”文化工程,经过数年打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根据“杭为茶都”的成功经验,我市茶文化专家提出了“甬为茶港”的新概念,受到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甬为茶港”与“海上茶路”相辅相成,也是对“海上茶路”的补充与深化。 2013年4月,“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与会的9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通过《“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再次确认宁波作为“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历史地位,认为宁波茶叶、茶具出口年代之早,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海上茶路”由此启航,“甬为茶港”名副其实。与会专家、学者还指出,“海上茶路·甬为茶港”是宁波具有国际性的独特城市文化元素,做好这篇大文章,对宁波和浙江,对全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宁波作为国际著名的“东方大港”,如果冠名“甬为茶港”突出宣传,是否会削弱或影响宁波港的地位? 笔者以为这一担心是多余的。港口与城市一样,一般都不是单一的定位,而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如宁波目前就有多种桂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公众首选宜居城市等,这些荣誉都是累积或递进式的,并不会因为某项荣誉而影响城市的其他定位。 城市如此,港口亦如此。宁波港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理想中的“东方大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路”的主要港口。当代港口发展迅猛,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港口中名列前茅,居世界同行前十位。将其冠名为“茶港”,或称“甬为茶港”,不妨看成是港口的一项功能,并不影响整体地位。如果将宁波港比作全能冠军,类似的“茶港”或其他“某某之港”,则可视为单项冠军,可谓锦上添花,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