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说“腐败只是个别”是种清醒 过去谈到腐败问题,公众常听到来自官方的一句套话是:腐败只是少数人,只是个别现象,多数党员和领导干部还是好的。留心官方反腐宣传和领导反腐讲话会注意到,在最近这场从严治官的反腐风暴中,“腐败只是个别”之类的政治修辞越来越少见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反腐没有特区”、“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之类严厉的表述越来越多。 慎说和少说“腐败只是个别”,是一种被现实倒逼出来的理性和清醒。这种清醒非常可贵:再不大力反腐败,都陷入生存危机了,哪里还有形象可言?必须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 慎说少说“腐败只是个别”,并不意味着认同多数领导干部腐败,更不意味着腐败已成主流现象,而是传递这样一种清醒的认知:腐败到底是不是个别,多数领导干部是不是清廉,谁说都没用,要以事实为依据。领导干部是不是清廉,官员有没有腐败,要经得起群众的监督,经得起纪委的调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风清气正,腐败得到遏制,民心自有一杆公平的秤。 ———《中国青年报》 曹林 少些学术垃圾 当下,追求GDP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党政机关、地方政府,追求“学术GDP”也是学界常态。我们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单位课题的立项数量、获奖情况、著作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发表在A类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引入项目的经费数量等,成为学术成败的标志。 当“学术GDP”等于职称、科研经费、社会声望、官阶……并且成为衡量学术发展的主要参数时,“学术大跃进”也就不可避免。于是,教授成为老板,研究成为“做课题”,评奖成为利益交换。 “学术GDP”崇拜下的大学,似乎是学校、政府和公司三者的综合体。行政化依旧占据上风,公司化的特征日益显现。在大学中,只要有个一官半职,就可以占据学术资源,可以操控某些评价体系和标准,学问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婢女。 ———《人民日报》 钱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