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闻名天下的浙江渔场,如今却陷入了“无鱼”的危局,让人深感忧虑。 东海“无鱼”谁之过?我们当然可以抱怨海洋环境的人为破坏,可以怪罪渔民疯狂的非法捕捞,可以指责不良商贩的见利忘义,可以批评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但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那些非法捕捞上来的“筷子一样的带鱼”、“扣子一样的鲳鱼”,最后都流到了餐桌之上,吃进了食客的肚子。一些人在满足口腹之欲时,却不知鱼儿在哭泣、大海在叹息;举起筷子“大小通吃”的时候,却不知这是在掠夺子孙后代的资源。作为购买和消费海鲜的“吃货”们,难道不应反思一下,这其中也有我们的“功劳”! “东海无鱼”危局的背后,隐藏着一张张无所顾忌的嘴巴。要想走出困境,防止“今天的鱼类,今后只能出现在课本里”的悲剧上演,除了严厉打击非法海洋捕捞活动、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更重要的是每个消费者要行动起来———先管住自己的嘴,坚决拒吃“鱼子虾孙”。 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我们不能只在口头上谴责非法捕捞行为,而不顾后果地放任自己的消费行为。那种“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阿Q式心理是要不得的。倘若大家都管住了自己的嘴,自然也就没有了“买卖”和“杀害”。为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计,牺牲一下“野蛮”的口腹之欲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