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观点

  “不送礼,不好办”折射“官场病”

  近日,在公开审理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受贿一案时,公诉方透露称接受审查的78家行贿企业中,有不少提到“不给金处长送礼,不好办”这样的话。

  “不送礼,不好办”并非意味着一票否决———“不能办”,而是没有金钱开路,企业有种“路不好走”的隐忧。不指望大作为,对体制内的诉求低到如此,反映出官商交往充斥着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一些官员似乎成为很多企业潜意识里的“捣乱分子”,这与“嗜食症”这样的“官场病”不无关系。少数干部或许在某些关键环节说不上话,也成不了事,然而“暗处打闷棍”足以给企业带来麻烦。对企业来说,送礼赔笑、留下买路钱,也算是破财消灾。

  ———《新华每日电讯》姜刚 陈诺 

  公车改革的底线是省钱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近日回应“某县公车取消减千万支出需发四千万车补”的报道称,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的总额,这也是车改的政策底线,根本不可能发生车改后花钱更多的情况。

  如果车改不能替纳税人省钱,这样的改革就毫无意义。现在的问题是,车改的政策底线能否得到有效遵循?要知道,利用改革契机谋部门与个人私利的现象,在过去并不鲜见。爆出这一新闻的“穷县”拿不出这笔钱来发放,但如果这个思路放在有足够财政实力的富裕地区,是否有必要担心“车改省千万,车补四千万”的现象真实发生?

  ———《中国青年报》舒圣祥 

  给政绩工程套上法律“辔头”

  四年前为了迎接亚运,广州荔湾区耗资8亿元打造西关最大的广场—————陈家祠广场,但因地铁8号线施工,广场现已被拆了一半,围蔽成工地。市民斥责太浪费,是政绩工程。

  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此起彼伏,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府投资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力的监督制约,一些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一手遮天,强力干预、主导政府投资工程,有的甚至借机中饱私囊。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政府投资缺乏严格的问责追究机制,一些政府投资项目造成大量浪费和腐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决策者、执行者往往无需承担责任,照样为官执事甚至步步高升。唯有建立健全严密完备的政府投资监管制度,给政府投资项目套上法律的辔头,才能终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乱象。———《新民晚报》潘洪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