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企业”缘于“权力+侥幸”

□赵 畅

  反“四风”至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在当前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基层干部仍管不住自己的嘴,将吃喝地点转移到了企业。北方某市一位房地产商对记者说,现在很多老板有自己的食堂。厨师除了中午的工作餐,最重要的就是晚宴接待。有的政府官员会来此赴宴,但他们的身份很神秘,只有老板才清楚。“不拉近关系,很多环节公事公办或者按照最后时限办理,我们的成本就增加了一大块,所以只能把这些实权人物‘供’起来。”一位企业高管人员说(10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能吃公款,就去吃企业”。“吃企业”的一些基层干部“吃”的并非自己的“脸”而是自己手中的“权”,而企业之所以愿意被“吃”,也是因为看中了这些基层干部手握的权力。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之言,可谓一语中的:“由‘公款吃喝’变成‘老板请客、老板买单’,最后损失的还是公家利益。没有一个老板愿意白白买单,既然让那些老板掏钱,个别干部就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输送给老板。”此风蔓延不绝,则必然导致四风问题反弹。

  如果说,“吃企业”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些基层干部有权,尤其是其权力尚有随意运作的空间———“很多环节公事公办或者按照最后时限办理”,企业的“成本就增加了一大块”的话,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将权力“关进笼子”,对一些权力要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确保公事公办,杜绝公事“私办”。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提速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此外,还有必要将对“吃企业”等转移“三公”消费行为的处理,与有关廉政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的完善相衔接,进一步加以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打消一些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切实防止“吃企业”等行为的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