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本山没有出席中央文艺座谈会,也没有参加辽宁省有关的会议,连他的老家铁岭市同样内容的会,也没有他的影子,对他的评论一时就热闹起来。多数是“痛打落水狗”(其实并未落水),也有力挺本山大叔的。看了观点相左的一些文章,发现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偏激。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和央视名嘴崔永元。 肖鹰教授对赵本山的艺术尤其是小品,持完全否定看法。肖教授历数赵氏小品有“八不尊重”:不尊重他人人格,不尊重他人感情,不尊重他人思想,不尊重他人生活,不尊重他人身体,不尊重他人权利,不尊重他人习惯,不尊重他人生命,给赵的小品艺术扣上愚蠢、麻木、低级、霸道、无知、肮脏、流氓、“文革的影子”、“封建的糟粕”等九顶大帽子。由此他得出结论,“赵本山被抛弃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每一个中华儿女包括赵本山在内,都应该为此欢欣鼓舞”。 崔永元本月11日在吉林大学演讲时,却高度肯定赵本山。他赞扬赵本山“特别棒”,“是个百年不遇的人才”。他说,赵本山的“绿色二人转”成没成功,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鉴定标准,只要我来东北,也经常去刘老根大舞台,良莠不齐是存在的,但他在想办法提高,这件事给他的人生价值加了分。 以此开始,肖鹰与崔永元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骂战,引来围观无数。对骂的话当然不好听,但他们的基本观点就是上述这些。 我以为,他们的看法都有点过分。 肖教授批评赵本山的小品有“文革的影子”,我倒觉得他的文章更“文革”。笔者是“文革”过来人,“文革”中批判领导干部时,用的就是“打棍子”、“扣帽子”、“上纲上线、否定一切,然后再踏上一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那一套。为了逗笑取乐,赵的小品及电视剧的确有不尊重人尤其是残疾人和农民的毛病。拙作《收视率不能“说明一切”》(《大题小作5》,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中就指出过这个问题。《乡村爱情2》中的农民,一个个长得歪瓜裂枣似的,整部电视剧贯穿着赵氏手法,通过取笑、调侃残疾人、农民,引观众发笑。但是,他也有不少小品反映出底层民众的情感、传递了农民的心声,如早年的《红高粱模特队》,近年的《火炬手》。前者说出了“劳动者是最美的”,“没有吃,没有穿,你还臭美什么”这样令人解气的警句,贬斥轻视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的邪气;后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圆了百年“奥运梦”之后的兴奋和自豪,正气浩荡。 赞成崔永元的说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鉴赏标准。其实肖教授也不否认这一点。他在文章中说赵本山的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走红近三十年,绝对不是偶然的。赵本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他所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水平,是一个群体审美能力的水平,是一种群体精神状况的水平”。说对了,文化鉴赏是有层次的,文化需求也不可能都在同一水平上。中国的民众,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全是阳春白雪,底层群众会打瞌睡;全是下里巴人,高层精英要吐唾沫。所以我们的文艺方针还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那些带有某些不良倾向的文艺作品,批评引导,去粗存精,把中国的文艺水平逐步提升到较高层次,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或者拔苗助长,抓住自己的头发想跳离地球。 赵本山现在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对民间低俗的审美情趣,不是简单地迎合,而是积极地改造,就像对待东北二人转那样。原生态的东北二人转是“女人不能看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二人转,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我想赵本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艺术思想的缺陷,中央文艺座谈会后,他连夜组织弟子们学习会议精神,就是一例。 赵本山之所以受到一些人的反感,更多的原因恐怕还在文艺之外。他的暴富,他的高调,让人有些不舒服;娱乐圈与经济圈、科技圈相比,富得太快,让人感觉不合理。但这全是赵本山的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