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动辄归咎于制度 在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事实上,问题的发生总有多方原因,有些涉及“本”,有些则只关乎“标”;有些是“天灾”,有些则是人为。更何况,制度都是靠人执行的。把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的原因统统归咎于制度,看似问题找得深,“一竿子插到底”,实则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王顾左右而言他”,既不符合常理逻辑,也无益于解决问题,还容易遮蔽矛盾的实质。 这种动辄归咎于制度的实质,乃是一种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伎俩,是私心作祟、怯于担责的表现。只要守住“推卸责任”这个底线,提升“敢于担当”这个高线,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攻不下的难关。 ———《人民日报》 杨学博 封存公章旨在封存权力 11月15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曾经被李克强总理见证封存的那109枚公章,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家也许还记得,当时,李克强总理在感叹这些公章“不知束缚了多少人”之余,叮嘱“这些公章今天被贴上了封条,就绝不能再打开,再也不能变相给老百姓‘设门槛’”。 用专程赶到天津接收的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的话说:“这些公章是政府简政放权的生动见证,也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文物。”简政放权作为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以其“触及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的特性,注定不会轻而易举。因此,封存公章是容易的,封存住公章背后时刻在跃跃欲试的权力,却远远没有那么容易。而封存住权力,势必还需要建立审批权权力清单,需要落实审批流程标准化、透明化。 ———《南方日报》 潮 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