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宁波上百名跑步爱好者分别参加了杭州和上海的马拉松赛,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笔者以为,这是对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现代人走出亚健康状态的必然选择之一。 近几年,亚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亚健康除了与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不足、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等有关外,心理压力过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种突发事件时不时考验人的神经,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使人陷入抑郁、焦虑而不能自拔。面对这种状况,常规的思想开导无济于事,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才是正道。遗憾的是,国内现行教育体系中,情绪管理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除了看“心灵鸡汤”之类的书外,参加正规的心理健康培训是增强自我认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对于阿拉宁波人来说,身边就不乏可用的“秘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奉化的弥勒文化中就蕴含着很多古人的生活智慧。例如布袋和尚(弥勒菩萨的化身)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方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样的传统文化对调整自我的心理认知极具启示意义,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认知疗法”。 现在的社会普遍强调“快”,很多人因此忘了下班后怎么让自己“慢”下来,“慢”几乎成了奢侈品。此时,学会放松自己,让身心得到及时的休息和调整,就成为现代人获得健康身体的“必杀技”。放松从哪里开始?因人而异。笔者的体会是,从放松自己的肌肉开始———先是从头到脚的骨骼肌肉,这些受自己主观意志调控的肌肉最容易放松,然后进一步让整个身心完全放松下来,专业人士认可的“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就是如此。 体育,往往是最有效也最有趣的减压器。适度的体育健身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状态。国内某知名地产企业的高管毛大庆,对自己跑马拉松的经验总结得比较独特:“学会跑得慢,才能跑得长。”体育锻炼最讲究循序渐进,以自己身体感觉最舒服的速度去跑步,二三十分钟后就会有种别样的感受,那是只有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快乐激素”———内啡肽,它能让人的身心变得轻松愉悦,甚至可以帮人排遣压力和不快。所谓的“运动减压法”,奥秘全在于此。 但事实上,这一奥秘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从上世纪80年代的蒋筑英、罗健夫等人英年早逝,到如今时有所闻的因亚健康导致的意外事件,均让我们反思教育体系在身体教育方面的缺失。如何培养国民伴随终生的运动习惯,让体育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