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要听得进“骂声”

  □王玉初

    郑州近日雾霾围城,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象是奢侈的“珍馐佳肴”,称“对雾霾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对此,马懿的秘书张处长回应:就是骂骂,又怎样?我们把工作做好就行(11月23日《大河报》)。

  市民对雾霾忧心忡忡,对政府治理雾霾效果表示不满,以至对市长有了一些“骂声”。对于“骂声”,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恶意中伤的骂街当然不值得提倡;合理表达不满,哪怕是言语有些激烈,也应该包容,市长应该也必须听得进去。

  听得进“骂声”,考验官员的肚量与涵养。有些官员平时好话听多了,听惯了喜讯,容易飘飘然,乍一听“骂声”,可能会诧异甚至愤怒。这时候,不妨给自己时间冷静一下。为官一方,须有容得下“骂声”的肚量,要有听得见、听得进“骂声”的职业素养。

  听得进“骂声”,要知不足。“骂声”难听,但其中往往包含着民众的情绪与现实诉求。即使有些偏颇,官员也要认真听,并解读出其背后的真实民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骂声”告诫官员要时刻自省,清楚自身修养的欠缺,了解自己工作的得失,深思为民服务的不足,要将“骂声”当作醒脑剂。

  听得进“骂声”,是鞭策也是力量。民意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市民对雾霾反感,对政府来说是一种鞭策,说明眼下的治理工作与市民的期望相距很远。而这种意见正是政府推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最可依靠的力量。有民意作后盾,政府治霾阻力就会小很多。

  官员听见“骂声”,要知羞;听进“骂声”,当思不足;回应“骂声”,当全力以赴干事业。但若对群众的“骂声”置之不理甚至打击报复,那恐怕真会留下千古骂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