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开发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十几年一直单休

———记大和(宁波)缝纫机有限公司日籍副总经理山田司郎

□ 本报记者 谢挺 通讯员 水微娜

  已过花甲之年,依旧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在宁波开发区工作了12年,来自日本大阪的山田司郎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这12年里,身边的日本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他,留了下来。“直到现在,我还是保持每星期单休的习惯,手头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处理呀。”山田司郎说。

  导入“丰田模式”,一直坚持至今

  2000年,日本员工工资开始不断上涨,为了降低成本,日本大和缝纫机决定在国外设立分厂,最后把地点选在了宁波开发区。2001年厂房建成后,山田司郎作为第一批日方人员被派到分厂指导建设。“当时厂房是租的,员工是新招的,一切都要亲力亲为。”虽然杂事多,但山田司郎要从高起点出发,决定引入丰田管理模式。

  山田司郎说,虽然刚开始宁波大和只是进行简单的组装工序,但在他看来,只有形成了成熟的系统,公司才能长久发展。

  但导入当时先进的管理模式也给山田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装配中,按照丰田模式,员工生产完一道工序,然后就流转到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精确的时间,员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即可,这样既可计算出整个产品的完成时间,也保证了质量。但实际上员工总是尽快完成操作,导致虽然完成时间比计划大大提前,但一旦大批量生产,存在次品隐患。“员工不太明白,为什么产品完成得多是错误的。”山田司郎发现反复解释行不通后,就从车间主任开始着手,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专题讲座,还选拔了5名储备人才派遣到日本公司学习。“这些车间主任和一线员工都很熟悉,通过他们教导一线员工,比我去纠正的效果好很多。”山田司郎说。

  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三年后才初具雏形,直到现在才进入稳定期,这期间,山田司郎对员工和管理层的培训一直未间断。“这样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还要不断改进。”山田司郎说。

  手把手培养技术工,保证稳定生产

  宁波大和在创建之初就引进了国外成套原装设备,但在2002年,北仑能熟练操作这类自动化机器的一线员工少之又少。

  山田司郎与其他两个同事组成了学习项目小组,利用星期六开展培训讲座。“当时一线员工有30多个人,经过摸底调查发现,员工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山田司郎就从最基本的怎么看图纸开始教起,“怎么用刀具,怎么设置工艺参数,怎么检验产品,这些都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在培训过程中,山田司郎不仅要动嘴,还要“全身运动”。因为担心翻译不能把一些专用词汇和技术细节准确地传达给员工,山田司郎在开展理论讲解的同时,还亲自操作设备现场示范。一位在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技术骨干说,当时看着50多岁的山田副总不顾油污,亲自演示操作流程时,被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虽然学习比较枯燥,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这样的培训持续了半年,班组长到一线员工逐渐掌握了这些自动化机器的操作要领,而这些“种子员工”也传承了和山田司郎同样的认真细致的精神,培训着后来的新进员工。

  推动5S管理,60岁仍旧精力不减

  2012年底,山田司郎又着手准备推出他的新管理制度:在全厂推行5S管理。两年运行下来,山田司郎对工作的激情让翻译江挺也有点跟不上节奏。“全厂巡视,接纳员工意见进行改进,理念灌输。”江挺说,每天山田司郎的工作计划都是满满的,丝毫看不出已经是花甲之年,反而是自己跟在他旁边工作一天,回到家后感觉比较累。

  在宁波大和车间,5S合理化建议信箱被放在显眼的位置。“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们已经收到了近百条意见,其中半数予以了采纳,并进行了改进。”山田司郎说,对于建议,他们既积极反馈,又给予奖励,同时在选拔晋升时也是优先考虑,因此员工积极性都很高。

  山田司郎多年自学的中文,在全厂巡视时也派上了用场。“每天我都4点半起床,看日经新闻,再自学中文半个小时。”山田司郎笑着说,现在基本能听懂中文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