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开学,杭州湾职校教学区24个厕所招标保洁员,全校23个班级的932名学生递交了投标书,占在校生的一半以上。最终8个班级如愿中标,近千学生争当厕所保洁员(11月25日《宁波日报》)。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省一些保洁费的事,其育人意义巨大。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上品”人才。 北宋年间宁波藉著名学者汪洙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认为,所有行业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更不要说扫厕所了。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仍影响广泛。要不然,北大学生转到职教学院去学技术、北大毕业生摆摊卖猪肉就不会有那么多非议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如上述报道中一些家长的责问:“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技能的,不是学打扫厕所的。”在不少人看来,种地做工、杀猪卖肉乃至打扫厕所仍是“下品”,唯有读书做官才是“上品”。在这种价值导向下,不少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安排学生参加劳动,不少家长反对;“千军万马”挤重点大学独木桥,对应用技术院校不感兴趣;稍微艰苦一些的基层岗位,一些毕业生宁可“宅”在家里也不愿去……这一切,均源于对“上品”与“下品”的理解偏差,并由此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不经历“下品”工作的磨炼,难以造就“上品”人才。看似脏苦的工作,作为一种实践,既可以扩展知识、提升智商,更可以磨炼意志、提高情商水平,大大有助于人的素质的整体发展。杭州湾职校学生反映,当厕所保洁员后至少有四方面好处:从中尝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有的同学找回了自信,促成了个人转变;让同学们懂得了劳动的不易,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更多的学生因此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一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开始帮妈妈洗衣服,帮爸爸打点生意。校方则深感:打扫厕所就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这一切说明:只靠一味死读书,走单纯知识灌输、专攻智商的道路,难以培养出栋梁人才;只有让学生经受看似“下品”工作的磨炼,情商与智商的拓展并驾齐驱,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成功人才。而这正是培养广受社会欢迎的“上品”人才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杭州湾职校实行“德育生活化”,把打扫厕所作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切入口的经验,具有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