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职校近千学生争当厕所保洁员”的新闻引起了热议。尽管网民跟帖中,也有不同看法,但总体上赞同、支持的声音居多。不少人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转变观念、克服虚荣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杭职”以打扫厕所为突破口,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一是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24个教学区厕所招标保洁员,932名学生递交了投标书,占在校生一半以上。二是厕所的卫生保洁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学们你追我赶,一个个厕所被打扫得地面不见一点水渍,飘着淡淡的檀香,墙壁上张贴着每日一换的‘幽默一笑’,就连小便池上都摆放着一盆盆绿意盎然的植物”。三是同学们懂得了换位思考,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四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已经有企业主动来电话,要求预订2015届毕业生。 学校德育工作怎么抓,里头还真是大有学问。前不久,南昌大学在全校推行“自主保洁”,就引发了一场风波:427名学生联名致信校长,强烈反对。原本期望新政实施后会带来的整洁环境并没有出现,反而把学校尤其是校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南昌大学推行“自主保洁”的初衷并没有错,但为何遇挫?方法失当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与职业中学的德育工作,虽然各有特点和规律,但道理是相通的。审视“杭职”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几条非常重要。比如,他们不是简单地分配任务,而是用招标的办法,来确定教学区厕所的承包对象。又如,为激励学生打扫厕所,该校在提供一定金额奖励的基础上,还规定打扫厕所的学生可以同其他优秀学生一样,被奖励“阳光卡”,打扫厕所越干净,奖励的“阳光卡”就越多,最多的班级每个学生每月可奖励5张。而且,“阳光卡”由校长亲自颁发,可以抵学分,还可以凭此优先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就对学生参与形成了一种有效激励。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90后”、“00后”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自主意识强,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德育教育难以入脑入心。这种看法是有偏差的。“杭职”的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杜绝“假大空”、“模式化”、“一刀切”等因循守旧的教育方式,把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播下的道德种子,就一定会结出饱满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