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才能不流于口号?一名学生怎样做才算爱国?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会为此感到迷惘,因为学校专门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30个细节”(11月27日《宁波日报》)。 爱国,是一种朴素而又纯洁,高尚而又强烈的情感。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寻爱国真谛,不停探求报国之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诸多感人故事。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国?这是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破解的时代课题。 过去,不少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入了“口号化”、“抽象化”、“模式化”的窠臼,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爱国主义成了一些学生头脑中概念性的“远大理想”。观照生活,这些“高大上”的理想又变得“骨感”———有些青年人有志于“扫天下”,却不屑于“扫一屋”;有志于报效祖国,却不愿意脚踏实地;有志于奉献青春热血,却不愿意帮身边人一把;有志于服务社会,却不愿意为父母分担家务……这些不良倾向,固然与整个社会的浮躁有关,但也有畸形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的责任。 “杭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将爱国主义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若干细节,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人人能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这种尝试,很有现实意义。“周一升旗仪式,要大声唱国歌,行注目礼”、“关心国家时事”、“旅行在外,注意形象”……这些细化了的规定和要求,若能长期坚持,内化为行为自觉,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 “杭职”爱国主义教育30个“细节”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不是由学校生硬地“炮制”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学生这个主体。学校不过是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通过集思广益的办法,启发学生自己来找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爱国“细节”的认可度,也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自觉。 作为一种创新,“杭职”的做法还有进一步总结提高的空间。爱国主义教育的30个“细节”,有些还值得推敲和提炼,有些则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使之更符合时代特征,更具职业学校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