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伟 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长期以来留心本土的饮食文化,奔走各地,搜之辑之,成就《宁波历代饮食诗歌选注》一书,洋洋百万言,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甫一面世,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笔者通观该书,不禁三浮大白:一为张教授之辛劳与硕果,二为古人佳作之脍炙人口,三为阿拉宁波美食佳肴之丰盛。从该书之编著角度来评价,则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色。 搜罗宏富,覆盖全面。宁波历代文人荟萃,他们既是本地美食的品尝者,更是本地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让文艺作品承载饮食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饮食诗歌,内容涉及各类物产食材;诗歌形式多样,风格殊异;作者广泛,不乏高似孙、黄宗羲、姚燮等名家之作。编选者不辞辛苦,孜孜搜罗,分门别类,精心安排。该书由总写篇、主食篇、蔬菜篇、禽畜虫兽篇、水产篇、肴馔篇、调味篇、花粉花卉篇、瓜果篇、饮料篇、宴会篇、节令篇、养生篇等有序组织而成,其中不少资料来自于《秋兴百一吟》、《骗饭录》、《闇斋和杜诗》等国内稀见之本,弥足珍贵。目前我国已经出版的地方饮食诗歌选本并不多,《扬州饮食诗词选注》、《苏州历代饮食诗词选》虽着先鞭,但所选诗歌不过三百首上下。《宁波历代饮食诗歌选注》选录了544位作者2152首诗歌,光是“黄鱼”名下就收录了57首诗。该书不仅是宁波地方饮食史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文献汇编,从收录数量上说亦堪称目前出版的同类著作之冠,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附录散文,内涵丰富。除了选录的诗词之外,本书不少门类下的附录亦很吸引读者。如从柴小梵《梵天庐丛录》中的《潘清渠》,发掘出一位“深究膳经”的厨师,其精心创制的肴馔,“为天厨所未有”,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又如节选的王恂、王淮《慈溪旧景记》,细致地道出了明代老慈溪的一整套饮食礼俗。再如节选的姚燮《十洲春语》,其谓月湖酒店所做的菜,食客有包桌和点菜之别,“食品之俊,有骑马蛤、桃花螺、丁香螺片、鸳鸯冰鲜羹、风丝、炙江珧、抱鳗、拌春虾圆、牡蛎羹、海瓜子、裙带鱼、荷叶鲳、金钱蟹之类。小食则以蚕纱饼、椒卷玉兰酥、芙蓉饺、水饺、苏叶饼、凫茨糕诸种为最佳……肆之著名者,东门街状元楼、大观楼,鼓楼前聚景楼、春和楼,灵桥门街义聚楼、临江楼,郡庙前聚贤楼,县署前聚胜楼,三法卿天乐楼,江东如松楼、三江楼,东门外叙金楼。”此文不仅罗列了晚清甬城的著名酒店,且推出了当时公认的精美食品,包括菜肴和小吃。这些散文与琳琅满目的诗词相配合,更加全面、充分地展现了宁波饮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题下小序,多有新意。本书子目所列的食材食料,别出心裁地设置了题下小序,钩稽历代文献,尤其是宁波地方文献资料,不拘长短,新意迭出。如“番薯”条下的小序,堪称精炼的宁波番薯种植小史。“雪里蕻”条下小序,指出嘉靖《定海县志》记载的“雪里菜”即为雪里蕻,从而将雪里蕻的最早文献记载上溯至明代嘉靖之时。“牡蛎”条下小序,着眼于历代四明学者对牡蛎的认识和利用,颇像是一篇短小的科技史小品文,提出唐代四明学者陈藏器最早指出牡蛎肉可以醒酒,得到当代科学家的证实。此小序结合前言来看,编者依据舒岳祥《冬日山居好》中“竹蛎含梅蕊”的诗句,提出浙东地区很可能是我国“插竹养蚝”技术起源地这一新说。“蚕豆”条下的小序,引述光绪《慈溪县志》的记载,澄清了四明地区关于蚕豆、豌豆的混乱文献记载。 饮食诗歌是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宋代史弥宁咏杨梅绝句有“此诗此果君知么,一样骊珠粲玉盘”之句,诗歌是骊珠,杨梅亦称骊珠,精美的诗品与鲜美的果品相结合,就予人以“一样骊珠粲玉盘”的审美感受。推而广之,该书所盛满的勾人垂涎之食物,引发了多少诗人的兴味,吟出了多少趣味横生的诗作。今日之读者,得此一书,亦必大快朵颐。为此我用“一样骊珠粲玉盘”来形容该书的选编,应该是并不为过的。 (作者为宁波大学教授、宁波诗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