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二线”也要守“底线”

  江风

    据人民网报道,临近退休的江西新余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华,频频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人“打招呼”,大肆受贿千万余元。年前,其被江西省高院二审以受贿罪改判无期徒刑。在查实的受贿财物中,90%是在周建华自嘲为“二线职务”的人大主任任上收受的。

  这个案子颇具代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像周建华在“二线职务”上被绳之以法的官员不乏其人,副部级以上的就有倪发科、郭永祥、陈柏槐、阳宝华等,省部级以下的更是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这些退居“二线”的官员被查,固然有因过去“屁股底下不干净”,被翻出“陈年老账”的,也有不少是换届、调任等原因离开重要岗位后,不甘寂寞,千方百计施展余威,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利益,导致晚节不保的。

  “二线”官员“底线”失守引发腐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据中纪委监察部去年公布的案件数据显示,近年来被查处的公职人员中,51至6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数一半以上,社会舆论还为此贴上了“59现象”的鲜明标签。按以往经验,这些官员普遍被认为是可以“安全着陆”的,如今却一个个倒下了。这说明,在中央“铁腕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二线”并非“安全线”,“二线”一样有“风险”。

  “二线”官员接连倒下,诱因不同,根源复杂。从主观上看,这些落马的“二线”官员普遍存在这样一些心态:一是失落心理。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退休在即,升迁无望,权力缩水,失落之下心态失衡。二是侥幸心理。有的官员过去碍于制度监管等因素,尚能洁身自好,一旦离开权力中心,反而变得无所顾忌,认为“再怎么反腐,也反不到自己头上”。三是铺后路心理。有的官员长期身居高位,颐指气使惯了,乘着“茶还未凉”,赶紧捞点实惠,以便退休后依然能延续奢侈生活。

  “二线”官员“在相对平静的河面上翻船”,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中国向来有“尊老”、“敬老”的官场文化,一些官员退居“二线”后,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特别是对那些在位时曾经提携、帮助过的下级、下下级而言,“老领导”的话更是“一言九鼎”。再则,对于退居“二线”的官员,不少人怀有同情心理,即使他们犯了“错误”,通常也不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此外,“二线”官员往往被认为是“有职无权”,各方面的监督,也难免失之于宽。

  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可见,即使身处“二线”的官员,要想“平稳着陆”,也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净。切莫心存侥幸,无视道德和法律“底线”,给自己和家庭留下遗憾。组织也要加强对权力监管和约束,消除盲区、不留死角,从制度上有效防范和减少“泪洒黄昏路”悲剧的发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